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是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和沂蒙精神展时的讲话。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沂南县马牧池乡。一条条崎岖的石板巷" /> 临沂大学:寻访红色足迹,点亮青春梦想_清远传媒网
清远传媒网首页 | 收藏网站 | 设为首页 点击QQ给我发消息
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校园新闻 >

临沂大学:寻访红色足迹,点亮青春梦想

发布时间:2015-08-31 20:08:29 | 浏览次数:147
rlfscont">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是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和沂蒙精神展时的讲话。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沂南县马牧池乡。一条条崎岖的石板巷
rlfscont">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是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和沂蒙精神展时的讲话。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沂南县马牧池乡。一条条崎岖的石板巷顺山而下,幽深曲折,小巷两旁是石头砌成的老屋,深深浅浅的灰色记录了百年古村的历史沧桑,这就是马牧池,一部电视剧《沂蒙》,让这个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偏僻山村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老石屋曾经历过炮火纷飞的年代,见证过沂蒙人民英勇支前的故事,也见证过沂蒙军民鱼水之情,在这里,实践团参观了革命故居,走访了老党员、老红军,能触动心灵的却不仅是原生态的古村落风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沂蒙人无私的奉献精神。实践团真切感受到马牧池壮阔的历史,也见证了这个偏僻山村影视基地的勃勃生机。

聆听老党员讲述抗战故事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实践团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战场上,冲在前面的是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紧随其后的就是沂蒙百姓的担架队,一双双军鞋,一副副担架,在成千人的独轮车上,在上万人的肩膀上紧随南征北战,“支前车队八百里,村中灯火夜夜明”。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馆长向寻访团介绍,当时蒙阴县有80多万人参加了这个之前运动,极大的支援了前方的作战。在沂蒙山区发生的这场战争里,普通百姓和子弟兵一同登上了战场的舞台,他们手无寸铁,他们走上战场拿出的武器,是他们几世几代人用过的独轮车,是他们家房前屋后的树木砍伐后做成的担架,他们给子弟兵提供的援助就是给人以衣食,给马以草料,深明大义的沂蒙人,为了革命,义无反顾的把一切都奉献给了人民子弟兵。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采访老支前王克昌老人,重温为和庄发展奉献生命的老支书王金发和拥军好妈妈胡玉萍的事迹后,实践团成员对沂蒙人民的勤劳勇敢、军民情的厚重有了深刻感悟。王克昌老人说:“下一步我们打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领村里开发红色旅游项目,提高村民收入。”“还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朴实的话语中,实践团成员们体会到了老一辈沂蒙人民对党和国家深深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梦想,“河里的鱼儿啊,没有水就没有家”,沂蒙山民歌中的这句歌词至今读来还朗朗上口。简单的十几个字,勾勒出战争年代沂蒙精神围绕的鱼水情,也描绘出改革开放年代,农村最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采访老支前王克昌老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学习与帮助,来自八所高校的实践团成员们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同学们一起手挽手爬过崎岖陡峭的挑粮小道,一起坚持在太阳下暴晒走街串巷开展实践活动,一起在革命烈士陵园被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感动得泪湿眼眶,一起兴高采烈地学唱红歌,一起废寝忘食地总结实践成果和体会。实践团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同学们的青春足迹,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感受沂蒙精神,努力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也被深深印刻在每位学员的记忆之中。

走进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

工信部备案号:闽ICP备15013121号-1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址:www.gdqynews.com 技术支持:厦门全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