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一座现代城市瞬间陷入失序和慌乱。
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尚且可以估量,但在人民心底烙下的伤痕,或许还需要很多年才能抚平。
灾难的多重叙事下,一则新闻偶然进入我们的视线。
河南新乡一家书店进水,1000多本书被淹透,这对于一家小成本经营的实体书店来说近乎灭顶之灾。
书晒干之后仍然可以阅读,店家不想把这些书当废品卖掉,于是决定把它们全部送出去,希望被淹的书获得新生。
“来不及悲伤或感叹,因为我们要快速重建,重建是修复伤痛最好的办法!”一家小书店的老板,道出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真相。
天灾让城市成为一座孤岛,但书店却能在这座孤岛中发出微弱的光亮。书店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创刊25年,新周刊持续关注城市居民的阅读状况。《不读书的人是可耻的》破除“读书无论用”的迷思;《假装在读书》重点批判了知识传销时代的二手阅读;《书单的权力》进一步追问:谁在决定和影响我们读什么书?谁掌握了列书单的权力?什么才是检验好书的唯一标准?
到2021年,阅读在全球化时代、后现代社会之中更加复杂多样。城市书店作为一个人和一本书相遇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一环,也因此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书店给了寂寞都市人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城市也因书店的出现,不至于成为钢筋水泥筑造的原始丛林。
>>上一篇:江苏棋牌室麻将馆全部停业,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
>>下一篇:全国末伏热力地图出炉,哪里应“伏”自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