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实景演出
“这个行业没有人想什么后疫情时代,大家关心的是没了旅游团怎么赚钱。”当听到实景演出如何复苏这个话题时,一位实景演出企业高管无奈地向旅界表示。
在他看来,从“就地过年”到“德尔塔肆虐”,直接摧毁了实景演出企业春节、暑期两个黄金档,今年能活下去已经实属不易。
从事文旅演艺经纪的李海璐告诉旅界,“张家界《魅力湘西》剧场爆发群体感染后,全国室内演出以及中高风险地区所有景区演出被叫停了,且要求演职人员必须注射疫苗。”
实景演出是疫情前众多景区纷纷上马的项目,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一位管理者刘昊称,“现在的景区有条件要上实景演出,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
从“实景演出祖师爷”《印象刘三姐》开始,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融合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的这种独特文化表演模式被认为是中国景区为数不多的独创,成为众多国内景区的第二营收增长点。
但实景演出背负着比其他新行业更大的争议。
在许多人眼中,它对景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破坏,只能活跃在部分旅游城市的大龄用户之中,靠着旅游团的团进团出度日。
需要人流聚集的实景演出远比其他旅游子行业更脆弱。
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演出行业遭受到了巨大打击。
“旅游演艺第一股”宋城演艺(30014.SZ)近来股价亦持续萎靡不振,股价最低时曾一路下探至11.85元,比今年4月底上海千古情开业时的股价最高点下跌了近50%。
多轮的疫情反复,国内多地景区也都被迫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暂停演出的决定,这对实景演出行业无异于一个重大的打击。
据行业不完全统计,仅仅1年时间,因疫情取消或延期的各类演出高达数十万场。
而从企业吊销注销量上来看,企查查数据亦显示,文旅相关的演艺公司近10年吊销注销量也在逐年攀升,2020年达2418家,为历年最高,同比增长34%。
以本轮的德尔塔疫情为例,张家界《魅力湘西》演出暂停,一晚过后2000多名观众变高风险,全国多地风声鹤唳,纷纷关停实景演出项目。
短期复苏看来无望,再加上年轻人正在逃离模式化的实景演出,这个行业重新洗牌的时间俨然已经到来。
旅游团养不活
实景演出在中国还有一个尴尬的现状:离开旅游团就玩不转。
“靠散客能运营实景演出的景区只有长隆,”李海璐说,在她日常接触的实景演出景区中,“散客占比也就20%,其实这个数字都算高估的了。”
李海璐认为,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旅行社购买演出门票的价格比游客在景区自己购票便宜。”
以《魅力湘西》为例,此前有媒体披露,一张演出门票是260元,而旅行社拿到的票价可能只需180元,那80元的差价就被旅行社和导游纳入囊中,弥补低价团的费用。
除此之外,有业内人士认为,旅行社参团人员相对自主旅游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当地地陪导游的摆布。
在众多景区,不难看到一车车的旅游大巴载着带着不同颜色帽子的旅游团老头老太太蜂拥而至抢占坐席。
有业内专家指出,2000年前后涌现的大型实景演出经“印象系列”已达巅峰,出现大规模抄袭和仿制,形式和内容均缺乏新意。很多实景演出对当地文化的演绎,常常过度符号化,缺乏深层挖掘,甚至存在误读现象。
这种循环往复的演出套路既模式化又套路化,简单而粗暴,导致“换汤不换药”的实景演出在众多景区、古镇你方唱罢我登场,加剧了游客的疲惫感。
由此,多省市已就“限制出省游”发布通告后,没有了旅行社组团,相当于斩断了实景演出景区的血脉,正可谓兔死狐悲。
实景演出的落魄也体现在相关企业的财报上。
近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实景娱乐公司”)15%的股权转让给西藏景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景源”),转让价款为2.25亿元。
至此,王中军、王中磊俩兄弟才算彻底放弃了靠实景演出赚钱这个想法。
纵观该公司业绩,2020年,天津实景娱乐公司净利润为-5558.60万元,2021年上半年,天津实景娱乐公司继续亏损,净利润为-4679.68万元。
宋城演艺2020年的全年财务业绩更不乐观。财报显示,宋城演艺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9.03亿元,同比减少65.44%;净亏损17.52亿元,同比减少230.8%。
“发展到今天,实景演出需要摆脱旅行社带客这个传统模式了,”刘昊颇为焦虑,“好的演出是有灵魂的,未来这种连哄带骗把观众带进场的形式会越来越难做。”
复工之后
大型实景演出正在成为地方政府“文化浮躁症”的典型样本,全国各地近年都在涌现这样那样的“实景”。
《印象刘三姐》这些年屡屡陷入破产重整传闻,给旅游业者带来一个新的思考: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实景演出吗?
这或许是复工之后,值得全行业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毕竟与这种消费模式相匹配的,是相当庞大的演出人员团队与承载力巨大的剧场条件,这是与当下的防疫政策格格不入的两个先天条件,极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转型。
宋城演艺在近期的答投资者问中提到,公司近两年正在从千古情系列向演艺公园转型,从旅游目的地向一二线城市并行,因此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
演艺公园是未来实景演出企业转型时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风口模板。
而《只有河南》一类的演艺公园天生具有网红打卡和旅游目的地双重属性,有利于景区根据疫情严重程度调整自己的客源。
>>上一篇:河南严阵以待应对新一轮强降雨,河南等地又将遭遇强降雨
>>下一篇:大连日本风情街开业引争议,笔者愿意接受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168 2017-09-18 13: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