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旅游 > 广东 > 正文

大埔西河围绕产业提升发展塑造“升级版”美丽乡村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7-09-11 22:12:23   作者:杨
                                                                                    

西河镇北塘村一派田园风光。 

 

大埔县西河镇去年以来选取北塘村、东塘村、黄堂村、漳溪村、东方村等5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为主体建设新农村,围绕产业提升发展、服务设施完善、村容整洁宜居等,打造客家人文特色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如今,唯美的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的新旧民居、舒适感满满的人居环境……一个个“升级版”美丽乡村在西河镇呼之欲出。

 

规划先行,一村一特色

 

76岁的杨和英居住在西河镇北塘村的“玉堂公小筑”,她在这座上百年历史的客家民居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房子大,我们也住不了这么多,现在部分租出去做游客服务中心,还有部分租给韩江画院做展厅。”杨和英说,出租后,不仅热闹了,而且还增加了收入。最重要的是,房子的基本结构没有改变。

 

北塘村是中国传统村落。目前保存着10多座完好的古民居,除了围龙式的辅德堂,还有四点金、殿堂式、走马楼,乃至近代的中西合璧式、石砌楼等。

 

“新农村建设不是建新村,也不是简单的铺水泥,而是要体现乡村的特色和风貌,因此西河特别注重对这些古民居的保护。”西河镇党委书记丘武秋说,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启动前,西河镇特地邀请专业人士开展概念性规划和总体规划编制,并以漳溪河为主轴线,以“传统村落·美丽北塘、养生福地·富硒东塘、溪南水韵·灵秀黄堂、园林江景·大美漳溪、小桥流水·东方人家”定位来规划建设。

 

自去年5月份西河镇启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来,北塘村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基础,突出北塘客家文化,展示传统建筑风貌,以“北塘计划”为基础开展对外教育活动,发展农业观光体验活动。建成了金三角停车场、长寿蔬菜示范基地、农耕体验农场、漳河明珠——大埔侨领与洋务运动展览馆、大埔法治文化园、北塘红军小学红色文化展馆、游客接待中心、茶米古道等项目及配套设施。2016年12月,北塘乡村旅游区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今年来,我们对有价值的古民居进行了修缮,主干道两边的新式民居融入客家元素。同时以金丰溪河流整治为中心推进了金三角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滨水步道等项目建设。”西河镇镇长余茂滨说,此外利用滨水步道将北塘村、黄堂村、车龙村、漳溪村串珠成链,打造一条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

 

强筋健骨,强化特色产业

 

夏末初秋,在东塘村的田野上,沉甸甸的稻穗,盈盈低垂。“今年是个丰收年。”东塘村香米加工厂负责人张尔瑞说。

 

香米是东塘村的特色产业。目前东塘的香米种植基地面积达到了200多亩,同时还建起了农业合作社香米加工厂,工厂内原料仓、实验室、生产车间、检验室等一应俱全。“目前工厂粮食年加工量达到5000吨,每年可为村民增收数千元。”张尔瑞说。

 

在北塘村百亩长寿蔬菜示范基地,村民忙着采摘蔬果。近年来,北塘村引进省农业龙头企业凯达公司,投资450万元建成了百亩长寿蔬菜示范基地。今年上半年,基地出产的蔬果产值达140多万元,全年产值预计可达300多万元。“目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三个村1500多户农户发展长寿蔬菜种植,年人均收入可增加2000元以上。”凯达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西河镇素有“大埔粮仓”之称。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该镇结合自身农业重镇实际,将特色产业提升纳入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内容,采取政府搭台,合作社、开发公司与农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对北塘长寿蔬菜、东塘香米、黄堂莲蓬和漳溪烤烟、下黄砂“黑美人”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进行提升,打造“一中心、两基地、五大园、多品牌”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着力激活长寿富硒地,发展富农产业,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目前,西河镇已初步形成以烤烟、西瓜、蜜柚、蔬菜、茶叶、生猪养殖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生产格局,每天都有几万斤富硒蔬菜瓜果运往县城及福建等地。

 

与此同时,西河镇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投入资金300万元开发打造了宜斋公祠法治文化展馆、辅德堂侨领文化展馆、怀德堂红军文化展馆、振德楼农耕文化展馆等四大展馆。截至目前,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消费1000多万元,产生经济效益100多万元,直接解决就业人数100多人,带动就业400多人。

 

形成合力,实现共建共享

 

泡上一壶茶,闲坐在庭院,北塘村村民杨培基逗着孙儿,尽享天伦之乐。家门口柏油路一边的自家菜园瓜果飘香,另一边是近几年为发展乡村游而规划建设的五彩花海,这些都让他十分享受:“我们现在每天住在景区里,舒服!”

 

说到北塘村这几年的变化,村支书李道周感触颇深:“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我搞’,是‘我要搞’,才能搞好。”

 

李道周很清楚,建设新农村,首先得做通人的工作。刚开始,镇政府要对民居外立面进行改造,但村民对这项工作都不是特别支持。李道周说,后来工作人员“软磨硬泡”,反复做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一家工作。看到邻居房子变美了,其他村民心动了,纷纷申请给房子做“美容”。

 

“新农村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更是村民的事。”丘武秋说,该镇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重点抓规划、指导、支持。支持主要体现在奖励、激励;另一方面依靠群众,通过村民理事会强调村民自治。

 

漳北村就是一个例子。在政府的引导下,漳北村成立了渡头、饶钟屋、官屋、坎下屋、坪上五个村民理事会。今年以来,漳北村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主体作用,在规划选址、项目建设、民意收集、政策宣传、表率引领等方面,拓宽群众自主参与新农村建设渠道,有效推动各项建设顺利开展。“今年以来,在理事会的推动下,公共服务站、饮水工程、路灯工程、蜜柚公园、竞业楼修缮布展等项目进展顺利。”漳北村村支书官绍华说。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共建共享。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得让群众有获得感。”丘武秋说,西河镇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注重发动群众,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同时将改善保障民生作为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打开了良好局面。







                                                                                                                                                                                                                                                                                                                     (清远编辑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