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G将会大规模商用,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而在此之前,谁能够抢占5G的先机,将会很大程度上左右其在5G时代的地位。在此前,业界很多大企业都在纷纷布局,同时,5G的纵深发展也必将大幅激发汽车、物联网等产业生态的变革。
在中国,众多行业中的大量企业都在为即将来临的5G时代做着准备。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就是,下半年中我们看到中国产业界与高通在5G基础技术、标准化、原型测试等多个方面合作的消息频传。不过自从年初高通与苹果之间的专利大战,到年底博通对于高通的恶意收购,都为中国企业与高通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究其原因,假如高通成功被博通收购,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很可能将会极大的放缓相关产业的发展速度。而以此前博通的做事方法来看,这种担忧可能并非无的放矢。
背后还是苹果?“通通合并”案远比想象中更复杂
日前,据外媒报道称,高通再度拒绝了博通提出的高达1210亿美元的最新收购要约,而在科技行业,该收购要约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在高通方面看来,即便博通再度将收购价格提到了17%,却依然“严重低估”高通的价值。
对于高通的再度“婉拒”博通,半导体行业研究机构“芯谋研究”的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就在朋友圈中大呼“否决的漂亮”。在他看来,“博通与水果联手,趁人病,要人命,不厚道!”并且在朋友圈中还呼吁“期待3月6日高通的股东否决这个提案!”
为什么说博通的背后是苹果(能叫水果的只有苹果)?其实并不难理解,首先博通与苹果交情深厚,在高通与苹果专利战如火如荼之际,能够有把握“吃下高通”的企业还必须有能力“摆平”这次专利战,显然博通“恰好”是那个适合的企业。其次,博通以往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其极为善于“抓大放小”,这与高通现阶段的大力度扶持中国企业的做法有本质的不同(即便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发展急速,但是与苹果、三星这些“大”企业相比依然是“小”企业),毫无疑问苹果将会是这起收购案背后潜在的最大收益者之一。这么来看,业界专家的“偶吐之言”也不一定是虚言。
实际上,纵观博通恶意收购的过程,确实充满了“默契”。仅从高通近几个季度的财报来看,苹果与高通之间的专利纠纷对高通的利润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也直接导致高通的股价长期低迷,甚至市值也从两年前1300亿美元的高点直接缩水至此前的700亿美元,直到博通的收购以及5G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测试才再度开始复苏。而正是由于高通的低迷,才给了本来与高通市值“同级别”的博通乘机提出收购要约的机会。但收购高通显然极为困难,就连非业界专家也能看出其中的难度,不得不说博通拥有常人不能及的自信,而这一切的背后有更强大的靠山的可能性很大。
2016年的一步棋,或成高通的“救命稻草”
高通于2016年10月宣布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这一整合布局物联网的举措轰动一时,被称为当时全球半导体市场最大规模的收购案。在当时来看,高通收购恩智浦,能助其在移动、汽车、物联网、近场支付、网络等领域取得行业领导地位。有鉴于恩智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用芯片供应商,高通通过这笔收购案,将能使其业务更加多元化。
在当前5G时代临近之时,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举动显得越发有价值。通过恩智浦,将直接决定高通自身在5G、物联网和汽车电子领域打造超前发展优势的速度,也就是企业未来的潜在价值。同时,高通在近些年与中国手机产业中良好的化学反应,如果能够移植到汽车产业中,实现对外国企业的弯道超车也并非不可能。
正是由于恩智浦对于高通拥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且能够极大的提升高通的潜在价值,所以一旦在近期成功完成收购,博通的“再度加价”可就不只是高通认为是“严重的低估”,恐怕就连博通自己也会觉得报价有点低吧?
目前,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案,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8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监管机构的批准,包含美国、俄罗斯、欧盟、韩国和日本等,只有中国政府的监管机构尚未做出决定。虽然最终结果还未明朗,但是仅从高通以往与中国相关产业的良好关系及推动作用来看,尽快“放行”也并非不可能。而在2016年布局5G的一步棋,却成为现如今高通最有利的“救命稻草”,着实让人感叹世事难料。
距离高通股东大会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相信博通依然会想尽一切办法促成这次收购。对于高通而言,恩智浦的收购将会是一针强心剂,而中国相关部门的态度就是关键。此外,此前中国手机厂商为高通站台事件,也将为放行增加筹码。不过无论结果如何,中国乃至中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显现,如高通这样的企业,即便完全放弃苹果,长久来看只要在中国手机厂商的支持下,仍然可以保证每年的利润。中国市场未来的潜能,也必将获得更多外国优质企业的青睐,中国也将会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全球经济稳健复苏与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相关阅读:
赞助商链接: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2000-2016 威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06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