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腾讯数码 苏扬
“华为卖老大,我就卖老二嘛。”
人称“董小姐”的格力电器CEO董明珠日前在股东大会上又语出惊人,之所以强调“又”是因为这个手机行业相对陌生的面孔,丝毫不畏惧强大的对手。
所以我们看到了,董明珠炮轰苹果,和小米对赌,甚至喊出了要卖出1亿部的决心,但是从后来的情况来看,事实总是那么的骨感,那么不如董明珠所愿。
自动播放
董明珠放话有了格力手机再无小米手机,为啥不是华为
正在加载...
1年卖1亿手机的计划泡汤
评判手机的市场表现的维度之一,是出货量。
所以,小米从7000多万台跌倒4000多万台的时候,人们开始怀疑这家互联网手机鼻祖的吸引力是否能够持续;华为一年出货量猛增到近1.4亿的时候,又有很多人见证了新的“国产第一”诞生。
那么曾经豪言要卖个1亿台的格力在哪里?坊间传闻其初代产品仅5-5万台,不管格力如何回应,外部的数据却是格力逃避不了的。
根据IHS Technology的数据,2016年华为凭借1.39亿台出货量稳坐国产手机第一,OPPO和vivo分别以9500万台和8200万台位列第二和第三,第十名乐视的成绩单是1900万台。
对格力来说,要进这份榜单的前十,至少需要1900万的年出货量,而未出现在这份榜单当中,意味着格力不但没有卖到1亿台,甚至连预期出货量的1/5都没有达到。
显然,格力高估了自己,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甚至还有格力员工拿着公司发放的机器到二手平台上去专卖,这就好比主帅高喊着上阵杀敌,士兵们却纷纷放弃了手中的武器。
问题来了,掌管一家传统家电巨头并且年度业绩达到150亿的上市公司的董明珠,在对具体产品线业绩的预计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是真的战略定位失误,还是刻意而为之?
从之前炮轰小米和美的合作,称对手是“骗子”、“小偷”这样的做法来看,董明珠高喊1年卖1亿台更像是刻意而为。
这个答案可以从另一个手机创业品牌锤子的身上找到,在回答网友提问的时候,罗永浩这样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当初写段子是没钱没资源”,所谓的段子无非就是隔空喊话和口水仗,不同的是,格力不仅有钱,而且能够整合出足够的资源。
做手机的门槛太低
可以肯定的是,做手机不需要太多的门槛,早在格力之前已经有无数人验证了这个观点的真实性。
从已经倒闭的大可乐手机、100+手机的身上可以找到答案,从踉踉跄跄的锤子科技身上也能找到答案,从海外市场一年出货量8000万台的传音科技身上也同样能找到答案。
之所以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品牌出现在国产手机市场上,功能机时代,国内山寨手机市场的高度成熟为降低手机门槛提供了技术和制造基础。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一线品牌还未正式发布新品的情况下,众多国产厂商就可以根据网传的渲染图,以及非正规渠道流出的原型机做出高仿真度的山寨机型。
与此同时,成熟的ODM和OEM体系是手机行业低门槛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闻泰、龙旗、华勤这些ODM品牌,旗下的贴牌产品方案已经规模化发展,一些热门国产手机为了加速产品线开发,都或多或少在采用ODM方案,小米、锤子、中兴、魅族都有涉及。
之前的五粮液手机、顺丰手机、国美在线手机、庚Phone等等,都是采用ODM/OEM方案的代表。
简单来说,只要有钱就能做出手机,但做出手机和做好手机并且做成,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这方面,做手机的基因尤为关键。
小米初期手里并没有硬件,而是凭借MIUI等产品打开市场,到后来才陆续的推出硬件,并且极力的强调高性价比,而且这个节点上的新品牌,基本上都在强调高性价比。
到了乐视超级手机,又出现了硬件免费的概念,贾跃亭则试图通过资源整合,借助服务盈利,乐视旗下的内容资源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现如今的手机手机行业当中,AI人工智能又开始成为热词,这一点无论是谷歌、苹果还是微软,都在大力宣传,绝大部分厂商都在卖力的将自己的产品和AI挂钩,然后将其包装成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
对所有新品牌来说,从ODM手中买到合适的硬件方案,然后找外包基于开源的Android做一个自己的ROM,都很容易,困难的是将软件和硬件整合到一起。
格力不缺钱但就缺基因
格力官网在售的受手机是第二代产品,官方标价3599元,采用的是骁龙820平台,如果要用性价比的标准来衡量这款手机,分值从0-10的话,格力的得分只能刚刚够拿零分,注意,不是零分,而是刚刚够零分。
我们姑且不讨论董明珠和他的团队懂不懂手机行业,就定价这一点足够让格力吃闭门羹,在这件事情上,锤子手机初代产品因为定价过高未能打开市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格力有充分的自主定价权,但基本过时的骁龙820方案产品产品定价3599元,实在找不到吸引消费者的理由,而且足够被国产千元机虐的体无完肤。
而在产品设计上,董明珠团队也不按常理出牌,第一代产品的开机画面更是打上了自己的个人写真,这又让人不得不问,什么样口味的消费者才是格力手机的目标人群?
有人说,董明珠做手机需要时间,人家能做成家电企业的龙头,自然也能够把手机业务做成,10年不够20年,甚至是100年,但格力可能逃不开的一个奇怪的魔咒——国产传统家电品牌的手机业务做不成。
过去几年,海信在做手机,海尔在做手机,TCL在做手机、长虹也在做手机,但是这些传统家电巨头们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结果是,手机业务的市场表现都不怎么样,或者几乎没有声音,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钱的传统家电巨头,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缺少互联网和服务型产品的基因。
至于为什么董明珠要跨界做手机,整合旗下家电产品线,推出智能家居战略是普遍认同的原因之一,但现实是格力都还没有公布相对明晰的智能家居路线图,这又不得不让人发问,难道格力手机就是个控制空调的开关?
过去两年绝大部分厂商都在围绕着智能和智能家居这个主题,苹果提出了一套Homekit的方案,谷歌则提出了Google Home的概念,而亚马逊的方案是Echo,微软则联合哈曼推出了智能助手,但不管是哪家的产品,人工智能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苹果要借助Siri将智能设备串联起来,谷歌的方案则是Google Asistant,亚马逊有Alexa,微软刚刚把Cortana包装了出来,即便如此,整个智能家居市场前景仍然不明确,产品也没有被大众消费者普遍接受,这种情况下,格力如果打算借助手机来做智能家居业务,凭什么?
本文系腾讯数码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诺基亚6外媒评测汇总 卖的还是情怀
>>下一篇:搞机番外篇:坚果Pro评测 我和他们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