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产品、技术等角度讲述了当下 Web App 的困局、Web 技术的平台化价值和未来行业的趋势和变格。作者 Hans,移动互联网观察者和从业者。
在阿里上市,锋菲复合,李娜退役等头条的当口,腾讯 QQ 手机浏览器 X5 内核面向移动 App 开放,这条消息即使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内也似乎并不起眼。不过,在我看来,第三方浏览器开始开放内核,是移动 Web 的平台化价值被行业充分认知的标志性事件,几乎所有 App 应用领域都可能从中受益,Web App 将融入 Native App 体系,而移动 Web 和手机浏览器内核技术本身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好好想一想的是:传统 Web App 面临的问题,开放手机浏览器内核技术对 App 体系的意义,开放手机浏览器内核技术对 App 体系的意义。
Web App 与 Native App 之争
行业中一直存在一个观点:在 PC 端大部分互联网业务都只能通过浏览器基于 Web 访问,所以移动端 Web App 也终将复制 PC 的成功——用户将越来越多地通过手机浏览器,而不是 Native App 的方式访问移动互联网业务。因为,移动 Web App 同样具备 PC Web App 的优势:
对用户而言:通过 Web 访问业务,无需下载安装,手机上也就无需安装大量的 Native App 对 App 开发商而言:手机浏览器跨操作系统,App 开发商一次开发,部署于不同平台,开发效率远超 Native App 基于 Web 访问业务,可以跨应用访问和调用,这一点 Native App 很难做到
这些论点理论上都没有错,手机浏览器的安装量远超大部分垂直应用 App,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佐证。
但现实是,在绝大多数领域,就特定垂直应用而言,大量用户都更习惯通过垂直 Native App,而不是以 Web 方式访问业务。这是为什么?
当下 Web 技术在手机端有天然局限,主要表现为:
执行效率:在手机端,无论就 Javascript 的执行效率,还是渲染性能,Web 技术都无法与更直接调用 OS 功能的 Native App 技术匹配,这是天然的; 内容呈现能力:在手机端,传统 Web 的 UI 控件与 Native App 的 UI 控件的的形态和表现能力有较大差距 功能覆盖:一些 I/O 功能调用如:拍照、音效、视频…基于 HTML5 的调用效果仍然不及 Native API
举个简单例子:所有的手机地图 App 包括百度、高德、搜狗…都提供了 Web 版本,但其 Web 版本的功能和体验对比 Native App 版本,只能说“呵呵”。
接下来的问题是,通过传统意义上的 Web 平台访问业务,比通过 Native App 更便捷吗?
虽然 Android/iOS 的 App 都数以百万计,但事实上,用户常用的业务类型只有 10 种左右(搜索,资讯,SNS,小说/阅读,地图,电商,O2O,视频,音乐,安全,娱乐/时尚…),除游戏外,用户只需要针对每种业务类型选择安装 1~2 种垂直领域的“超级 App”(例如:手机百度,搜狐新闻,微信/QQ空间,塔读,高德,淘宝,大众点评,优酷,酷我,360…),就可以满足日常绝大部分移动互联网需求。
行业内各种统计都显示,绝大部分用户日常使用的 App,只有 10~20 个左右,并不存在用户为了日常需求而被迫频繁安装大量 App 的情况。
在访问路径上,用户使用 Native App,只需要找到 App 图标在桌面上的位置;而若要通过手机浏览器或者其他移动 Web 平台,则需要首先找到浏览器图标,再在手机浏览器内部的找到相应的图标或链接。
Native App 会把大量的资源信息预先下载安装到本地;而基于传统移动 Web 的访问模式,则非常可能需要在访问内容时才同时下载所有资源信息,其访问效率和内容展示效果与 Native App 相比都存在劣势。
传统 Web App 的应用模式是在操作系统与应用之间插入一个自有的操作体系和业务体系;这在 PC 上可行,在手机端则面临挑战。
首先是操作逻辑上的混淆,相对于 PC 上可以通过鼠标、键盘、菜单等丰富的操作方式,手机上的操作方式非常有限。用户在手机浏览器等 Web 平台中针对 Web App 的操作,一部分将会被平台本身截获,产生不符合用户预期的执行结果。典型的被截获操作是系统回退和左右滑屏——这使得 Web App 在传统应用模式下无法实现应用内回退或侧边栏等设计。
传统手机浏览器、移动搜索等 Web 平台一直试图在其自身操作范畴内建设一个大而全的 Web App Store 体系,甚至,部分手机浏览器和移动搜索 App 将其 Home 页面设计为非常接近系统桌面的形态。这本身就可能混淆用户的认知,既然用户在系统桌面上就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日常需求,为什么还要进入某个 App 去访问一个跟系统桌面非常类似的 Web App 体系呢?
“轻应用”一度成为 Web App 切入系统桌面的探索,但各个巨头推出的“轻应用”仍然试图将 Web App 限定在其手机浏览器的操作范畴内。当用户从系统桌面打开“轻应用”快捷图标后,应用界面中往往会出现与该应用自身毫无关系的手机浏览器操作菜单。这样的设计,反而会给用户增加理解和操作的负担。
那么 PC 浏览器的操作元素在智能手机上是否必要?所有的手机浏览器,基本操作元素都来自 PC 浏览器,包括:菜单栏、网址&搜索框、多窗口(Lable)等。不过,在寸土寸金的手机屏幕,这些元素都是必须的吗?
事实上,当下主流的 App,包括与手机浏览器类似同样支持 Web 访问的 App 例如:微信、QQ 空间、资讯类 App(今日头条、Zaker…)、移动搜索客户端(百度,搜狗,360…),都不提供(或刻意回避)单个 App 内多窗口、多任务的设计,而采用更为简单的单一内容访问模式。手机浏览器基于其历史原因,多窗口似乎不得不成为标配,但用户真的需要吗?
在功能机时代,系统桌面不是多任务的,手机浏览器的多任务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智能手机系统本身就是多任务、多窗口的,单一 App 内的多窗口,给手机应用带来了多级多任务体系,是否仍然会让用户感到便利?
当下,PC 端游、PC 页游、手游(“手机端游”)三大领域各领风骚,而手游的市场空间更是年年翻番。但是,基于 Web App 的“手机页游”的发展却远不能与之匹配,为什么?
首要的还是带宽的影响:高品质的手机游戏,需要大量的资源(动辄几十甚至数百 M 图片和音效)。如果完全基于传统 Web App 即时下载的运行模式,根本无法启动运行。如果手机页游基于预下载等技术手段,则用户访问的体验其实就等同于 Native App。
>>上一篇:电商文化节中国网库六度荣获百强企业
>>下一篇:凤凰视频《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开创台网联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