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使用的网络光纤将不再是地球生产,而是直接会在太空中制造。
做这件事的是一家名为「太空制造」(Made In Space) 的公司,他们已经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目标是建立一套成熟的太空经济体系。
2014 年,该公司已经为国际空间站研发了第一台可以在太空中使用的 3D 打印设备,专门用于生产高强度、高精度分子的小型航空部件。
上个月,「太空制造」又获得了美国航天局 NASA 的 7370 万美元投资,两者计划在 2022 年发射名为 Archinaut One 的小型卫星。它将携带一部分原材料,然后在太空中利用 3D 打印技术自行生产两条近 10 米的太阳能电池板。
如果说,在太空中造卫星还说是为了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那么,造光纤线就真的是看中了轨道空间的独有环境了。
「太空制造」公司的通讯经理 Austin Jordan 表示,太空带来的微重力环境,可以有效剔除由重力带来的不必要杂质,从而生产出反应时间和数据吞吐量都更好的「超纯氟化物(ZBLAN)」光纤产品。
和在地球上的生产流程不同,运往太空的生产设备大小和一台微波炉差不多,以便能放入火箭内。当生产完成后,再由宇航员带着成品一同返回地球。
目前,「太空制造」公司已经借助 Space X 的火箭发射在轨道空间站进行了 4 次试产,该公司 CEO 安德鲁·拉什未来还计划直接在轨道上建立一个生产工厂,实现更大更稳定的产量。
他相信这会开启太空经济的「Netscape moment(网景时刻)」—- 就像当年网景浏览器撼动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并激发出新的增长领域一样。
不过,仅仅只展示太空产品相对于地球制造的优点还不够,我们还要将整个流程所涉及的成本考虑进去,比如火箭发射和产品回收的过程。
而安德鲁·拉什之所以会选择 ZBLAN 光纤作为「太空制造」的第一个商业项目,也是因为看到了这种产品的材料价值,以及足够广阔的市场前景:
「即便我们将发射和返回的成本算进来,这笔生意依旧是划算的。我们只需要一公斤材料就能生产出数千米 ZBLAN 光纤,它们每一米的售价就超过了 100 美元。」
微重力环境还能对医药领域的生产带来影响。比如说由蛋白质组成的晶体平均可以增长到 6 立方毫米,而地球上只有 0.5 立方毫米,一旦晶体长大,科学家可以分析这些晶的 3D 结构,帮助新药研发;此外,复杂的人体器官组织在微重力影响下也不容易变形。
当人类进入太空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后,我们对宇宙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将具备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