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的历史,想必很多人对“屯田”一词并不陌生。其实就是现在人们口中所说的“军队生产”,只不过古时候的名词与现在有所出入。据悉,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屯田制度,闲时练兵,忙时生产,尤其是新疆地区。几乎管理过西域的王朝,无不在新疆进行屯垦戍边。即使放到了现在也不过时,虽然现在军事机动能力非常强,对国家的各个地方能能很快的进行兵力投送。但新疆有其特殊性,屯垦戍边对新疆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近代屯田制度,就不得从建国时期时期说起。只不过,那时候的屯田制度,称为“军垦”。建国之初,国家粮食储备不足,边疆不稳。基于此,各大生产建设兵团拔地而起。但时至今日,除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外,其余的均已销声匿迹。新疆和平解放以后,国军在此地的残余势力颇为严重。但与此同时,新疆又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等待人去开采。基于此,陶峙岳将军与王震将军合计之下,将新疆军区的近18万人,全部转为生产部队。
虽脱下军装,但军人风采依旧。新疆生产兵团在两位将军的带领之下,开始大修水利功臣,一时之间,新疆兵团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自此以后,生产建设兵团便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虽说生产兵团负责的是生产,但武装依旧是每个人所必须的任务。尤其是位于边防的军区,生产兵团所要负责的是武装与生产建设两大部分。1968年,黑龙江兵团诞生,整个部队化整为零,实行保密联系制度。如云南生产建设兵团,除了保障生产以外,还曾出国打仗。
如越南战争期间,很多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青年,本着支援兄弟国家的原则,直接奔赴东南亚地区作战。但不幸的是,那么前往国外帮助他人的生产建设兵团青年,很大一部分再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随着时间的流逝,生产建设兵团也是发生着很大改变。1960年,伊塔事件后,新疆兵团的大部分人又被抽调回新疆军区。1975年,中苏关系缓和,国内稳定,生产建设兵团也慢慢褪去军事的外衣,正式划归到农垦部。
换句话说,1975年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就被撤除了。但在1981年,新疆兵团又基于种种原因重建了。时至今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集合部队、政府组织以及企业三种形式于一身。正式这种特殊性,也让其成为一种中国境内的特殊部队,没有军饷,没有军费,更没有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