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解放战争渡江战役歼敌超43万人,为什么重要性却不如三大战役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9-07-19 10:28:40   作者:lbk

  经过46-48年三年来军力的积累之后,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场,解放军都是整兵团的歼灭敌人,每一场战役的歼敌数字都在40万人以上。而提到歼敌数字,还有一场战役也是歼敌40余万人,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同样动员了百万大军作战,但是却并不能和三大战役一起合并称为“四大战役”,这场战役就是渡江战役。不能和三大战役相提并论,又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国共两军的实际兵力对比。三大战役,各野战军大多在兵力上(除平津外)不是处于绝对的优势,打的都是之前并没有足够经验的攻坚战。辽沈战役,解放军东野70万(不含地方部队)人,国民党军主力55万人;淮海战役,解放军66万比国民党军80万;平津战役,解放军100万(东野已经入关参战),国民党军约60万。而渡江战役,解放军90万人,国民党可用的只有汤恩伯的45万人,其中还不少是补充的新兵,没有实际战力。双方2比1的部队比例,用李云龙的话来说“这辈子都没打过这种富余仗”。
       

  第二,战略态势已经发生巨大演变。打三大战役前,国民党军一直是占据军事优势的,只不过这种差距在逐年缩小。国民党军二百多万军队于1948年中期还盘踞在北方,占领北方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在打三大战役时,国民党军战术极为失败,一个都舍不得放弃,死守大城市幻想坚持下去,等待解放军久攻不下而撤退,如长春、沈阳等地。其实包括三大战役之外的济南战役也是这样。结果三大战役后国军一个都没有保住,长江以北的150多万中央军主力全部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予以歼灭,并且大部分人转头就加入了我军阵营,更是沉重的打击。

  解放军在49年4月已经掌握了全国战场的节奏和主动权,渡江战役时国民党军完全处于战略劣势地位。这跟48年9月时的大形势完全不同。可以说,三大战役前我军其实也担心一招不慎输掉全局,尤其是在华东战场,并无真正优势可言。但三大战役以后,解放军的攻势已经摧枯拉朽,我军甚至一度为要接管的城市太多而发愁,毕竟城市工作经验确实是我们当时的短板,要华野过江后打得慢一点,精细一点,以便掌握管理城市秩序的规律。
       

  第三,民心所向。淮海战役中的5百万支前百姓,就是决定胜负的重要推手。要知道在49年初已经如此,而几个月后国统区的老百姓更是大部分已经不支持国军了,大量从国统区跑到解放区的大后方,所以,从解放军胜利的角度来说,渡江战役更多是锦上添花;对国军的失败而言,渡江战役是加剧了其败亡的节奏,此战役也就不能和三大战役在一个地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