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中的这个“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春秋时期,《春秋左氏传》中讲到:“愍公二年,晋献公使太子申生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
这里面的金玦是指青铜玦,是一种挂在衣服上面的半圆形饰品,为当时贵族普遍佩戴。
《管子》中也提到,犯罪的人,可以用青铜制作的兵器来赎罪,青铜称为“美金” 铁称为“恶金”,可见当时古人对于金属的分类还不甚明确。殷周时期出现的“金文”,其实也只是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的金,指的就是铜,这个已经得到了公认。现在有疑惑的地方,就是战国秦汉时期,“金”究竟是不是黄金。那么战国时期,“金”是什么呢?
成书在战国早期时期的《尚书》中说道:“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单看“金曰从革”,革者,改变,铸造。这一句说的是先秦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金”指的是金属,并不是黄金。而史书中讲道:“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九鼎震。金震,木动之也。”大家都知道周朝所铸的诸鼎,都是由青铜打造,而这里明确说到“鼎震”就是“金震”。
那么周威烈王二十二年,是什么时候呢?那也就是公元前379年,战国已经过去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战国末年《韩非子》中记载,“荆王大説,以鍊金百鎰遗晋。”
这个就有意思了,这里明确地提到了“鍊金”和“荆王”这两个词。
荆王是什么?荆王就是楚王。目前发掘的先秦金制物品以及钱币,以荆楚为最。
那什么是“鍊金”呢?鍊金就是纯金,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黄金。
鍊金的价值如何呢?《韩非子》中也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秘密:“因载百金之晋,见叔向,曰:“荆王弟在秦,秦不出也。请以百金委叔向。”叔向受金而以见之晋平公。”
说客带了百金去晋国,这百金的价值只是用来贿赂晋国大夫叔向,让他向晋平公引荐说客的。
而最后说动晋平公,晋平公放弃建设一个城池才换回楚王的弟弟,如此巨大的人情,楚王也非常高兴,但才仅仅赠送了“鍊金百鎰”,这“金”与“鍊金”在先秦人眼中的价格区别,可想而知。
这已经说明战国的人,文献中也没有说“金”就是黄金的意思。接下来是秦汉,也就是撕的最厉害的时期,其实,这也可以从文献中找到区别。我先说结论,这样方便大家理解:
秦朝西汉时期,古人已经开始区别黄金与铜,但是“金”依然不是特指黄金。汉朝多金,这是实话,豆子老师在之前的回答中也说过说,“战国一直到东汉以前的金,通常就是在说真正的金子了。需要注意的是,那时候的金子多做成马蹄形或饼形,每一块就是“一斤”,现在出图的金饼、马蹄金,重量一般就在250克左右。”
那么马蹄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汉书·武帝纪》中明确说道:“三月,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蹄以协瑞焉。”因以班赐诸侯王。”
这个时间是太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5年,从这个时间开始,由汉武帝刘彻下令,才将黄金的形状改为马蹄金。而且《汉书》很有意思,它明确地区分了“金”与“黄金”。
比如说《汉书·高帝纪》中“上曰:“善。”赐金五百斤。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
这是说“金”。
“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这是说“黄金”。《汉书·文帝纪》中说:“其益封太尉勃邑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平、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章、襄平侯通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
大家注意这个封侯,赏了可是“金千斤”。
但是呢,同样是《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里,“赐爵关内侯,赏黄金百斤。”《汉书·景帝纪》中:“帝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大家看出来什么了么?
凡是“赏金”,动辄千斤万斤,一但“赏黄金”,就立刻变得小家子气,二斤,五十斤,最多不过百斤。
高祖年间汉朝经济衰疲,“天子不能均驷,大夫或乘牛车”,可是这种经济条件下,刘邦一赏金就是“五百斤”。但到了景帝死时,正是文景之治刚刚结束,汉朝经济实力空前,给两千石的大夫赏的黄金却只有“二斤”。等到汉武帝封爵,也只赏“黄金百斤”。
反观文帝初朝,一次封赏总计就“金万斤”。
这中间的区别,难道不是很明白么。既然说到海昏侯,我们就聊聊这个废帝,霍光说他的十罪,有一条就是他赏赐了近臣黄金一千斤,这说明至少在当时来看,“黄金千斤”已经是足够弹劾皇帝的大事了,对比文帝赏赐的“金万斤”,汉代文献中的黄金和金,差别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