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乡村游兴起自驾车增多 乡村道路却难“增肥”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7-06-16 17:30:09   作者:gdqy

  乡村游兴起 自驾车增多 道路等级低 会车成难题

  乡村道路“增肥”之困

由于乡村公路太窄,当两车迎面路遇,车辆需临时找位置避让才能通行。梁素雅 摄

  由于乡村公路太窄,只要碰到迎面而来的车辆,两车停下,司机只好“干瞪眼”,进退两难。这样尴尬的一幕,在清远不少农村地区几乎天天上演。

  “交通网络建设既需要建高大上的高铁、空港,也需要打通乡村的毛细血管。”在日前举行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清远代表团代表们不断呼吁省里加大对乡道改造建设的支持力度。

  早在5月举行的清远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交流会上,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也直言,清远大部分县乡道路都存在等级低的问题,只要对面有来车就要后退让车,不利于农村发展。

  近年来,清远通过国省道“次差路”改造提升,彻底改变清远市区出口通道无一好路的历史。“十二五”期间,全市等级公路总里程排名全省第1位。但不少县乡农村公路仍然存在等级低等不足,成为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的短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已经开始买了车辆,原本“清闲”的乡村公路,开始“忙碌”了起来,农民群众对出行的要求也更高。清远下一步该如何通过强化硬路肩、建错车平台等方式,使路面窄、会车难现象缓解,为清远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插上腾飞的翅膀?

  ●南方日报记者 魏金锋

  “发财路”的欢喜

  “现在村民可以直接用摩托车将玉米运到镇上卖,价钱也翻了一番。”在阳山江英镇龙家村,村干部介绍此前由于出行道路太差、交通运输不便,村民的玉米只能卖5毛钱一斤,2013年10月村里完成了道路硬底化、解决了出行难题后,村里的玉米收购价格立马翻了一番。

  阳山的农村公路建设让农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阳山全县累计建成农村公路280.61公里,建设公路数逐年增加。

  阳山只是清远公路变化的缩影。“十二五”期末,清远全市现有县道1729.2公里,乡道12638.3公里,村道8246.9公里,其中二级路23.3公里,全市公路密度由“十一五”期末的94.84公里/200平方公里提高到“十二五”期末的130.34公里/200平方公里。

  在公路密度增加的同时,清远市交通部门还注重农村公路的养护和延长寿命,将农村公路创建“标准化示范路”、提升农村公路绿化覆盖率等改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措施纳入两项创建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十二五”以来,清远投入4.1亿元,对305座农村公路危旧桥梁进行了改造,全市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完成情况在全省排名靠前,投入4902万元完成整治里程453.5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

  目前,清远市已形成以清城、清新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为试点,培育和推动公路养护市场改革,全市好路率达到83.3%,路容路貌得到很大改善。不但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和旅游条件,而且直接推动了乡村旅游带、旅游圈的形成和拓展。

  如今,一条条绵延起伏、高低错落的乡间道路,犹如一道道飘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彩带,托起了农民致富的梦想,一座座傍路建起的厂房、一栋栋样式别致的楼房见证了清远农村公路建设带来的山乡巨变。

  “单车道”的无奈

  从清连高速公路石潭收费站下,顺着蜿蜒的乡道走大概10分钟就到了清新区石潭镇联窖村委会水西村。村民们正忙着搭木架、拌水泥,水西村村民理事会副理事长刘逢明表示,正在建设的是民宿和乡村生活馆。

  近年来,该村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群策群力,造了“初心农庄”等乡村旅游特色。由于交通方便、风景优美,吸引了不少市区和珠三角游客来观光旅游。

  不过,火热的乡村游背后,道路的等级短板也渐渐凸显。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这条短短的3.8公里路程有大部分属于“单车道”,仅能同时容纳一辆车通过。虽然沿途设有简单的会车位,能够勉强容纳大巴进出,但要会车时也存在一定困难。

  不过,借力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5月28日,该道路正式启动拓宽工程。刘逢明介绍,该道路宽度将由原来的3.5米扩大至6米。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些年来,清远不断加大了乡村道路的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农村公路网,不仅改善了清远农村出行条件,激活了乡村经济,而且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与此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受道路建设资金、施工技术条件等限制,一些地方乡村道路建设标准较低,有的道路甚至只是对原有土路简单改造硬化,没有对道路的宽度、线形做出调整,往往路窄、弯急、坡陡,导致乡村道路先天不足、通行条件较差。

  不少村民表示,如今公路修起来了,开进村里的车也多起来了,然而村里的公路却太窄。

  “记得几年前,村里公路刚修好的时候,路上最多的是面包车、摩托车。”清新区石潭镇的村民陈先生说,路修好了,大家也逐渐买车,乡村公路慢慢变得拥堵起来。尤其是春节或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期间,这样的状况更是屡见不鲜。从外地开车回家过年的人越来越多,堵车成了家常便饭,团圆的心情也添堵。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近些年,清远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成效明显。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车辆的不断增多,原设计的农村公路宽度已不能满足群众出行的需求。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工程迫在眉睫。

  养路的困境

  记者驾车从清连二级公路七拱段出发回清远,沿途均发现不少乡村道路存在道路窄、等级低等问题。在阳山大坪村路口,记者想驾车驶入,但刚好有一辆小车出来,无法进去;在清新区石潭镇蒲坑桥附近乡村,也是一条仅能容纳一辆车的宽度的道路一通到底。

  随着近年来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大增,使得原本清闲的乡村公路忙碌起来。这就造成了乡村道路现有过低的通行条件与激增的交通流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调查发现,乡村道路建设标准低,也是村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不少农村公路路宽只有3.5米,也没有做路肩,而两车相会需要的最低路面宽度要达到4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道路在某些地方做会车道,然而多数地方会车不便,在没有会车道的地方两车相遇司机真的是干瞪眼,进退两难。

  不少乡村公路往往都在山区,道路多弯道,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拉直弯道,道路狭窄曲折又没有修建减速带和安全标识,也给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

  “‘村村通公路’建成难,养护更难。除了养护机制问题、农民护路意识差等原因外,管养资金难以为继也是一个原因。”有交通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