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清远“老大”商业街缘何成为创文“老大难”?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7-06-03 23:36:07   作者:gdqy

5月30日,北门街人车不分流,行人、车辆夹杂穿行,容易造成交通拥挤。(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端午假期第一天,北门街比往常更早吆喝起来。

  商户们默契地比平日提前约一个小时,拉开了自家店门。北门街于清远,就如“上下九”之于广州,东门之于深圳,七浦路之于上海,是几乎所有本地消费者的必到之处。早在清远建市之前,这条约900米长的街道上,就是时尚聚集之地,亲民的价格,更吸引了各个消费群体。

  然而,在清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北门街作为主要商业大街,因为环境卫生、人车混行、占道经营等问题,过去两年在中央文明办测评中被集中扣分,成为创文“难点中的难点”。

  近日,市创文指挥部办公室实地检查后,发现包括北门街在内的主要商业大街,存在问题依然突出,整治情况并不理想。

  这条曾给清远人带来许多儿时记忆的商业街,这条历史上的“老大”商业街已然成为清远跨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老大难”。

  历经百年兴衰 成为清远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

  上午9点未到,梁素娟便拉开了店门。这家位于北门街中段的自创品牌服装店,约30平方米,每月租金6000多元,平时从10点开始营业。

  年近40岁的梁素娟家住北门街一墙之隔的朝阳片区。她从一位逛着北门街长大的小姑娘,成为了在北门街工作的服务员,后来成为在北门街创业的老板娘,见证了这条街道的兴盛与变化。

  事实上,北门街成为清远主要商圈的时间,远比梁素娟的年龄要大。据清远市政协法制与文史委员会编著的《清城忆旧》记载,早在约800年前,包围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清远城垣分设南、北、东、西各城门。后来为了加强防守,又于城东、北两面筑子城,城内以南门街和北门街为主干道。后来城内人口增加,向城外发展,在南沿城墙开辟了上廓街和下廓街,成为商市的贸易中心。此后又在上下廓增添后街,即上廓后街和下廓后街,然后再从上廓向东发展。城墙在民国19年(1930年)被拆除,但清远的主要商贸中心已在当时的城墙内形成,便是如今的旧城一带。

  建国以后,商业贸易发展迅速。1976年,北门街两旁部分房屋被拆除,裁弯取直,扩宽路面,辟为大街。北门街的商业脉络基本打通,商业集聚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作为清远主要的商业贸易区,北门街在改革开放后尤其受到投资商青睐。1994年,全市第一个由外商投资兴建的商场——“来来商场”便选择在北门街落地,营业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男女服装、服饰用品、男女皮鞋、皮具饰物、家居精品、百货租赁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成为了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去处之一。

  到了1999年,朝阳里商住小区结合旧城改造,打通了下濠基这条“断头路”,使北门街、西门街与下濠基、环城路等街道连成一体,北门街的人气集聚能力再次得到明显提升。3年后吸引了城市广场进驻运营,定位为中高档消费场所,与汇聚了大众消费力的北门街互相补位。

  往后10多年,北门街商圈成为清远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

  很长一段时间,说起逛“街”,人们第一反应就是北门街。

  周边商圈崛起 仍是清远主流消费区域

  拉开店门后,梁素娟将标注着端午打折优惠信息的广告牌搬到门店外侧。以往为了吸引顾客,梁素娟还曾将广告牌摆到离店门3米外的街道上。自从清远开展创文工作后,这样的行为受到约束和管制。

  在梁素娟的店门外,环卫工人老莫正拉着一台手推车,清理沿街的垃圾。老莫每日在凌晨5点半便会来到北门街,平时都在8点前完成垃圾清理工作。但由于这一天是端午假期首日,前天夜里许多逛街的人们多了,留下的垃圾也相应增多。

  过了上午11点,北门街的人流明显多了起来。在清远二中上学的刘同学与3位朋友早早来到北门街,“寻找”这个夏天的新衣服。“听说端午节有打折,过来看看。”刘同学称,清远二中与北门街商圈距离不足1公里,是她与同学们平时购物的首选。

  近年来,虽然清远城区各地商贸发展呈“百花齐放”的态势,从新城片区的赢之城商圈,到旧城锦绣清城商圈,再到飞来湖旁的万达商圈都相继崛起,对北门街商圈的人气虽有影响,但北门街仍是大众消费的主流区域。“赢之城太小,锦绣清城太贵,万达太远。”刘同学称。

  2012年,位于北门街的红场购物天堂(现更名为金来来商场)升级改造并开始招租运营,屈臣氏、煌上煌等品牌入驻,让人们的消费有了更多选择。金来来商场位于北门街,与城市广场仅一墙之隔,属于清远的商业黄金路段。该商场一楼经营的产品包括休闲产品、金饰、手机配件、鞋包皮具、服饰、化妆品等,沿街商铺人气较旺。而在北门街主干道两侧超过500家商铺,每日迎来送往的游客也络绎不绝。如此兴旺的人气,近年还吸引了万象大卫城进驻,将在近期开业。

  除了人们多年来养成的消费习惯外,“这里的东西比较接地气,可选择种类多,价格相对也比较实在”也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在许多清远人的脑海里,假期消费的第一选择仍是北门街商圈。  

  被摩托车“占领”的北门街

  刘同学从松岗路拐入北门街,与柏油路不同的是,路面由一块块地砖铺设。有些地砖承受不住压力,从边角处开始破裂。

  每日给这些地砖带来压力的,除了行人与轿车外,更多的是摩托车,由此带来的管理难题,让当地管理部门感到很头疼。

  在许多地方,车辆的数量庞大,与当地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力有关。而在北门街与先锋路交界的路口50米外,途径怡富广场公交站前往全城各地的公交线路超过12条,此外还有1条公交线路穿过北门街,但公交系统却不是在北门街商圈消费的出行首选。

  家住小市的陈女士开着一辆女装摩托车,载着女儿在北门街停下了车辆。在她身旁的近百米路段,划定的摩托车位已没有空位,在节假日高峰期,停放在北门街的摩托车超过2000辆。有时没有摩托车停车位,人们索性将摩托车随意锁在道路一旁,或开到一街之隔的城市广场正门停放。

  为何不选择坐公交出行?陈女士称,一家人已习惯了开摩托车出门,较为方便,不用被固定的线路限制。“在这里买两件衣服,回家经过菜市场可以兜进去买点菜,坐公交就很麻烦。”陈女士称,摩托车能够提供便捷的出行。她从先锋路转入北门街后,往往一路往北开去,随后从松岗路离开。若是乘坐公交车,还需走一段“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