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成立512个村民理事会,整合土地83207亩,建成美丽乡村32个
农综改渐入佳境 新农村彰显美丽
政岐村理事会带动村民种植百亩鹰嘴桃。
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禾洞镇禾联村委会政岐村的文化室内,村民理事会理事长黄世格热情介绍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从种植鹰嘴桃到甲鱼养殖基地,从村口牌坊到客家围屋,如数家珍。
自2015年5月正式开展农综改以来,政岐村村民团结一心,以极大的热情自发筹资投劳,用1个月的时间完成土地整合工作,理事会成员垫资建设鹰嘴桃种植基地,文化室、文化广场、硬底村道、河道护栏、路灯等一应俱全,焕然一新。同时,该村也涌现出了好些先进事迹,如村中老人李贤苏先后捐款30万元助力家园建设。
这只是连山县近年开展农综改工作的一个缩影。2016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综合改革部署要求,统筹安排,创新举措,深入推进“三个重心下移”和“三个整合”,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成效显著。
目前,该县48个行政村成立党总支部48个、党支部294个,村民理事会512个,实现了村级基层组织覆盖率100%;所有村委会中全部建立和完善了公共服务站;全县签名同意整合耕地83207亩;累计整合普惠性资金1449.7万元、非普惠性资金1.1亿元。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姚水波 特约通讯员 易亮 策划:黄津
整合土地8万余亩
有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开展土地整合以来,连山县、镇两级党委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指引,整合流程,明确具体工作任务、时间要求,同时从各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制定“一村一策”,确保全县土地整合工作“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有序开展。
截至2016年底,连山县签名同意整合土地83207.3亩,占全县实际耕地面积的91.2%,已经完成整合的土地面积达28951亩,占全县实际耕地面积的31.7%。通过引导村民互换并地,使土地多块变成少块,多处变成少处,解决了土地细碎化,耕作难和农村土地丢荒问题。
政歧村三面环山,生态优美,拥有42户267口人,耕地228亩。2015年5月,该村开始整合土地,1个月的时间,该村的耕地便全部完成整合。理事长黄世格介绍,经过整合后,123.5亩耕地“以抽签的方式”,公平地调配给了全村40户农民承包经营,人均耕地面积0.58亩。经过置换整合后,政岐村实现了连片化耕种,有效地解决了土地零碎化的问题。
村民阿芬说,政岐村处于海拔650米的半山腰,即便是水田也都在山上,地块很小。“我家有10口人,有耕地9亩左右,分布在十几个不同的地方,最小的地块还不够一分,耕种起来非常不便。土地整合后,我家的地集中在一处,耕种起来方便多了。”
黄世格对记者说:“政岐村的后山上整合的近90亩山地由村集体委托专业合作社管理,村民则以土地入股和分红,村民因此也看到了土地整合的前景。”
永和镇的雷古村共有水田面积528亩,现已全部完成整合。整合后的203亩耕地由各农户们各自经营,余下的325亩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经营,分别有油菜花110亩,百香果60亩,荷花10亩,樱嘴桃25亩,格桑花70亩,高粱20亩,番薯30亩,主要是供乡村旅游用途。
老人李贤苏对村建设充满热情,个人无私捐出了30万元左右。
理事会成为“火车头”
带动村民参与农综改
连山全县有479个自然村、615个村民小组,推进农综改工作以来,全县共成立了512个村民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据调查统计,2016年各村民理事会共调解农村社会矛盾262件,组织开展公益事业建设282宗。
将村中认可度较高的组长、致富“乡贤”,以及家族代表等发展为党员,并由他们组成村民理事会,使村民理事会成为“火车头”,带动全村村民参与到家乡建设中,这一做法为连山县在推进各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普遍采用。
关于如何建设“有号召力”及“发挥长效机制”的村级基层组织,在《连山县2016年度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中提及:“发展党员继续向农村倾斜,重点在40岁以下,政治素质、群众威望较高的村民小组长、理事会成员、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发展党员。截至2016年底,连山全县共发展农村党员91人,不断优化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近两年来,随着基层党组织重心逐渐下移,先进党员、理事会带头、示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涌现出无数的先进事迹和个人典型。
政岐村村民理事会的理事长黄世格,2015年前他在广州市某职校工作,应村中长辈的邀请,回来致力家乡发展。黄世格介绍,村民理事会由村中11人组成,他们基本上是村中各个家族的代表,这种构成模式,不仅有利于工作和宣传,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村民凝聚在一起。在理事会的努力下,政岐村开展土地整合、种植百亩鹰嘴桃基地、“美丽乡村”建设等迅速而有序地推开,一改过去“脏乱差”的形象。
上帅镇东南村委会的班翁自然村,如今拥有文化广场,公共厕所,硬底化村道,村道路灯等设施,是个美丽乡村,村中看不到垃圾,这个258人的小山村显得格外卫生、宁静、和谐。
班翁村理事会理事长黄家瑛说:“3年前,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他讲述过去村里的情景,那时村中脏乱差,现在的文化广场之前是村民牛栏猪舍和茅厕集中地,“有130多间,茅厕一户一间,一到夏天,牛栏猪舍和茅厕发出的异味实在难闻。如果没有党支部下移,没有理事会,治理起来很难”。
农综改开始后,班翁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同时成立,当时摆在他们面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村容村貌。在公布“先拆除杂物间、旧牛栏猪舍和茅厕”的决定后,村民就炸开了锅,意见各异。为了顺利推进“拆旧”工作,村党支部和理事会成员共6人带头,率先拆除自家的旧屋,以起示范作用。
一年后,拆旧完成,同时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如今村里安装了14盏路灯,街道整齐干净,环境优美宜居。曾经反对拆除猪、牛栏和旱厕的,如今已是理事会成员的谭刚(化名)说:“现在无论是村里整合土地,还是美丽乡村建设,在理事会带头下,大家积极性非常高,因为实惠大家看得到。”
建成32个美丽乡村
往昔“脏乱差”成历史
创建10个示范村是连山县2016年要办的十件民生事实之一。根据连山县“十三五”时期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任务,拟用三年的时间完成100个整洁村、50个示范村、10个特色村、2个生态村和1个美丽乡镇的创建目标,同时完成全县80%以上自然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上一篇:五一期间清远接待游客77万人次 人均消费732元
>>下一篇:清远粤运司机包揽“2017清远最美旅游大巴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