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清远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7-04-20 16:48:59   作者:gdqy

清远属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丰富的日照和降水量助长了不少“毒蘑菇”。 曾亮超 摄

  当前清远天气渐热,雨量充沛,已进入野生毒蘑菇生长旺盛期,同时也进入了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为确保公众饮食安全,清远特对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进行风险警示。

  根据国家卫计委对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其中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占该类事件总起数的55.7%。毒蘑菇所含毒素为蕈毒素,因其含有毒成分不同,中毒后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等几种类型,患者常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甚至导致死亡。

  毒蘑菇中毒有6种类型

  据了解,毒蘑菇又叫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种,有毒蕈类约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如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蕈等。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症状因毒性成分不同而不同,对毒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药,一般采用排毒和对症与支持疗法。万一误食毒蘑菇,要趁患者神志清醒时及时刺激口咽部催吐,并尽快到医院治疗。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按中毒的症状分为以下6个类型:

  胃肠炎型。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

  神经精神型。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

  溶血型。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

  肝脏损害型。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这些毒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100%。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光过敏性皮炎型。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

  曾发生多起蘑菇中毒事件

  清远市作为广东省内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一半以上地域是山区,市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仅分布于北江两岸的南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个性鲜明的高山峡谷、河流湖泊、原始森林等,这些地貌是“毒蘑菇”生长的天然优势。而且,清远属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丰富的日照和降水量助长了不少“毒蘑菇”。

  清远市龙塘镇居民因误食毒蘑菇致使中毒,6人全部死亡;连州市发生一起村民采食蘑菇引起多人中毒事件,有11人被紧急送往连州市人民医院抢救,其中2人中毒太深不治身亡,另3人病危,1人病重;清新县浸潭镇发生一起食用野蘑菇集体中毒事件,14名中毒者被及时抢救……清远以往也发生过市民因为误食毒蘑菇而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

  医生表示,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工厂和居民区附近,以及受污染的河流附近生长的野蘑菇,是不能食用的;生长在马路边的蘑菇,因受汽车尾气污染,也含有铅等有毒物质。人如果采食了这些蘑菇,将会通过食用蘑菇而摄入大量的有色金属或其他污染物,会严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另外,根据医学界对毒蘑菇中毒症状的总结,人误食了毒蘑菇后会经历潜伏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等几个阶段,由于儿童和老人的体质较弱,他们发生中毒死亡的几率也相对较大。因此,如有误食毒蘑菇者一定要加紧赶赴医院救治,切勿掉以轻心。

  如何辨别毒蘑菇

  网上流传不少识别毒蘑菇方法,如“颜色鲜艳、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不生蛆、不长虫、味苦、腥臭的有毒”“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等等,实际上有些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外观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区别,且至今还无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仅凭“经验”和肉眼观察很难判别复杂多样的蘑菇是否有毒,这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

  清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在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地区,切勿采摘、购买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在旅行过程中,不要轻信导购而食用或购买不认识的野生蘑菇;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鉴别,民间流传着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千万不能迷信以往的“经验”以免发生意外,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各类学校食堂、重大接待、群体宴席以及其他餐饮服务单位尽量不要加工制作野生菌,生产、加工野生蘑菇时,要确保可食蘑菇不会混入有毒品种。

  此外,各地政府要及时做好预警工作,加大毒蘑菇中毒防控力度,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防范毒蘑菇中毒的宣传教育活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经营蘑菇的餐饮单位和市场的监督巡查,落实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依法处罚违法经营者。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清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一旦出现蘑菇中毒,应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把手指或牙刷柄等伸进咽部催吐,同时尽快送往最近的医疗单位,进行催吐、洗胃、导泻,以尽快排出毒素。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一些中毒者经过常规治疗处理后,症状缓解,感觉似乎康复了,其实是进入了“假愈期”,如不继续观察治疗很容易导致肝脏受损甚至死亡。

  链接

  四种常见毒菇

致命鹅膏菌。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