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清城积极推行村民自治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4-08-15 10:45:12   作者:卢俊

2014年以来,随着清城区推行村民自治,丰二村变得热闹了起来……村内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建成,投资120万元的湿地生态公园正式运行,文化室内各式健身设备、书籍也早已投入使用,不仅吸引了丰二村内1000多位村民,2014年以来,来自省、市、区各级的考察调研人员也“慕名而来”,美丽乡村重点村落、广东省卫生村等荣誉随之而来。

丰二村村容村貌的改变,离不开村民理事会对推动村民自治所作的努力。经过村民理事会发动,在丰二村的乡村建设中,村民自筹资金超过350万元,村民出资出力,自行拆除杂物为乡村建设空出位置。

清城区从2013年开始,铺开村民自治重心下移工作,在村民小组(自然村)全面建立村民理事会。截至目前,清城区村小组(自然村)基本上成立了村民理事会。近年来,和清城区152个村小组一样,丰二村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不断探索以村民理事会为载体的村民自治管理新模式,逐渐形成了以“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

美丽乡村

清城区横荷街新屋村、龙塘镇丰二村2013年通过村民理事会这一村民自治组织,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消除了村民的“等靠要”思想,把村民的“被动观望”变为“主动参与”,把建设美丽乡村当成“自家的事”,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村民看得见,摸得着,村民拍手称好。

清城区美丽办评价说,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了纽带的作用,村民理事会的成员也积极广泛地动员群众,并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使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整个美丽乡村建设,从而也大大地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六十年烂路硬底化 村民取名“解放路”

六十年的烂泥路实现了硬底化,新屋村村民取名“解放路”,村里还拆除了杂物房,建起1500平方米的休闲公园。

养鹅三十多年的村民黄容灿,以前每天要经过这条弯曲狭窄的烂泥路运送饲料。他和新屋村270名村民一样,在美丽乡村建设以前从未想过村里能够变得如此整洁,更不敢奢望村里还会有一个公园。对于乡村建设需要筹集资金、拆除自家杂屋竹木,新屋村大部分村民一直持观望态度。

而此前根据市、区相关部门评估,新屋村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景不乐观,“条件实在太差,到处烂泥路、污水横流。”作为村民理事会负责人的新屋村村长刘国行当即向市区积极争取,“农村要自发去搞建设压力大,但有人去引导,有人去帮忙,有人去鼓励,情况就会不一样。”

随后,村民理事会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先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让全村来共同建设。“你跟你亲戚朋友比较熟的,容易沟通的,你就负责跟他们做思想工作,我就跟其他人做思想工作,就这样分工协作。”

75岁的刘高是村民理事会的前任理事长,他带头拆除了自家的柴房和厕所后,村民逐渐变得踊跃,“该拆的房子就拆,一分钱无补偿。”但需要拆除竹木杂物的村民都二话不说。“筹不够,我压阵。”在新屋村村民筹集资金时,车头户籍的蔡国庆说。他拿出10万元,作为新屋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建设过程中,村民陆续筹款共15万元。

污水沼泽地变湿地生态公园 村民投入资金130万元

在龙潭镇丰二村,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的湿地生态公园,种植有宝贵竹、白玉兰、梅花等多种植物。此前这里是污水横流的沼泽地,蚊蝇成群,臭气难闻。

而其实湿地生态公园底下是一整套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经过“格栅池”、“砂池”、“厌氧池”、“人工湿地”、“出水口达标排放”、“应急消毒池”等六道工艺流程处理后变成无臭味无污染的清水。配合地下管道建设,丰二村的所有污水、粪便都经过该系统处理。

但是建设这个系统需要资金130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金额,村民不愿意很正常。”丰二村村长王庆和说,这时候村民理事会就必须起作用了,村民理事会到每家每户去跟群众们做工作,召集村民开会讨论。

相对于村委会这一经过法定程序成立、行政色彩相对浓一些的法定组织,村民理事会这一社会组织由农村自主成立,灵活性更强,在处理繁杂的村民社会事务中,更容易灵活解决农村基层的实际问题。

说明白了道理,村民都很支持。丰二村发起村民自筹资金建文化室时,共筹集了3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中,村民自筹的资金超过350万元。除了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还进行了休闲广场、村道硬底、绿化美化等一系列建设工程。

农村经济:村民理事会成员要学经营

当前,清城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农村改革发展总是快不起来。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少了一个可以充分调动农村生产主体积极性、有效组织各种生产要素、激活农村经济活力的村民自治组织。

市委常委、清城区委书记温湛滨在2014年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农村经济,当前清城区有两项工作需要重视起来,一项是发展村级物业,一项是发展规模经营。而这两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

“不要钱、要商铺、要物业”

一排排整齐的商铺,人流如织,一片繁华和谐景象……从20个世纪90年代至今,十二晚村集体现在已拥有大小72间商铺,另外还有停车场、货场等物业一批。2013年,该村小组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

该村所在石角镇地处清远、花都、三水的交汇点,且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较丰富的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而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十二晚村的土地在当时就开始陆续被征收。

但对于返还用地和征地款怎么用,该村小组和村民理事会告别了以前那种杀鸡取卵方式,通过“不要钱、要商铺、要物业”的方式,使村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可能。“一开始在征地的时候,我们村共同商量决定不要征地款,就要商铺,要其他物业,就这样一路以这样的理念到现在。”

石角镇十二晚村长冯建星算了一笔账,如果商铺1337.7平米一层,三层的楼房作为写字楼出租,保守每月有10万元以上的租金,一年就超过100万元。“这个方案大部分人都比较支持,毕竟对比卖地就增值了1000万元以上。”

在村小组和村民理事会的带领和引导下,该村村民还进行了股民确权,进一步明确了村民利益分配,确保了村集体稳定发展。

经济发展重心下放村小组 村级干部要懂经营

事实上,十二晚村小组是石角镇“把经济发展重心下移到村一级”发展思路的受益者。

“我们意识到应把重心放在村一级经济发展,单纯只有镇一级再发达也是不够的。”石角镇相关负责人说,转变了发展思路的石角镇开始全力扶持村一级的发展。首先调整了村一级班子,将一批懂经营、人品正的能人调上了村领导岗位,村小组和村民理事会成员要学经营。

石角镇在人事调整后积极引导各村抓住城镇扩张建设的机遇,加快土地和商业开发,通过铺位出租增加村、组两级集体收入。“靠近公路的村发展商贸物流,靠近园区的则发展生活配套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