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调研我市农村综改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4-04-28 10:38:44   作者:卢俊

■“怎么发挥好村民自治非常重要”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清远找到了很好的钥匙

当前的农村集体资产尤其是土地所有者多集中在村民小组,却由村委会行使财产主体责任,这存在着制度偏差。因此,清远探索农村财产所有权和村民自治的结合,“非常有必要,我们非常看重”。他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清远非常符合这个目标”。

“现在我们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各方面的社会治理,怎么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我觉得清远的这个办法找到了很好的钥匙。”“它把可能产生矛盾的范围缩到了最小的程度,把可能产生矛盾的机会降到最低,把可以化解矛盾的力量放到了最大。”

——陈锡文

2014年4月26日、27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来我市调研,实地走访了英德、连州、阳山等县市多个乡村之后,他认为,在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上,“清远找到了很好的钥匙。”

“清远试验非常符合改革总目标”

“村集体收入有多少?村民收入怎样?”这是陈锡文在各村调研中必问的一个问题。

“村集体2013年收入15万,村民每户收入一般都有十几万,有的二十几万。”英德市石牯塘镇叶屋村小组组长叶时通的回答让陈锡文感到很惊讶。

“那很不错了!为什么收入一下子能提高到这么快?”当了解到6年前的叶屋村人均收入仅有2000多元时,他更惊讶了,立即追问原因。

原来,2009年起,叶屋村通过全村集中互换调整土地,实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例如,叶时通就是将自己分散的6块田地与村民置换,最后凑成一块7亩多的地,并花钱改造成鱼塘,进行规模化养鱼。如今,他已拥有10多亩鱼塘,同时养了300多头猪,年收入十多万元。而其余村民也通过规模化养殖或规模化种植,迅速发家致富。同时,通过外租旱地、鱼塘,村集体收入也迅速增长。

叶屋村这一剧变的幕后推手正是村民自发形成的自治组织——村民理事会。当时,兼任理事会会长的叶时通与其余4名理事会成员为推动土地置换组织召开了30多次村民大会。

如今,“村民自治重心下移”这一模式正在我市试点推行,成为农村综改“三个下移”中之一:一方面,探索村民自治组织下移,调整村民自治规模,将现行的“乡镇——村——村民小组”调整为“乡镇——片区——村(原村民小组、自然村)”,试点的英德西牛、连州九陂、佛冈石角三个镇村委会数量由原来的42个调整为390个。另一方面,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建立起了14554个村民理事会。

“怎么发挥好村民自治非常重要。”陈锡文在2014年4月7日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说,当前的农村集体资产尤其是土地所有者多集中在村民小组,却由村委会行使财产主体责任,这存在着制度偏差。因此,清远探索农村财产所有权和村民自治的结合,“非常有必要,我们非常看重。”他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在这一点上,“清远非常符合这个目标”。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清远找到了很好的钥匙”

在调研中,村民理事会的“能量”出乎陈锡文的意料。

阳山县阳城镇高村村委会墩背村2013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对一片原是泥砖房与垃圾堆的地块进行改造,拆除了38间泥砖房,砍了万余株青竹,并经过筹工筹劳将地块改造成为了一个供村民休闲健身的公园。这一过程,“拆旧不补、青苗不补、人工不补、让地不补”,简称“四不补”。

“建好了新村怎样拆旧,这是全国各地都遇到的难题,现在那个村(墩背村)不但拆了,还‘四个不补’。这种事我们派干部去搞,还不得打起来啊?”陈锡文说,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地方新房、小洋房都建起来了,但是旧房却拆不掉,对村庄来说,影响规划,也影响卫生环境,但是这事由政府去推动却不容易。如今,墩背村通过村民理事会自己协商,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现在我们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各方面的社会治理,怎么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我觉得清远的这个办法找到了很好的钥匙。”陈锡文说,“它把可能产生矛盾的范围缩到了最小的程度,把可能产生矛盾的机会降到最低,把可以化解矛盾的力量放到了最大。”

他还表示,通过调研可以看到,清远此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非常值得去总结。”

“抓住了农村改革的‘牛鼻子’”

我市在推动村民自治组织下移的同时,也在完善扎根群众的村级党组织体系,推动党组织建设中心下移。在行政村一级建立党总支,在村民小组(自然村)及具备条件的村办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建立党支部,扩大党在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截至2013年底,全市1023个行政村成立了1013个党总支,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成立了9239个党支部。

这一工作的意义可在英德西牛镇镇委书记赖志军回答陈锡文问题时可窥一斑。当被问及村民自治组织及党组织下移后,工作是好做还是不好做时?赖志军说,“以前叫村小组组长开会总是叫不齐,现在叫130个党支书记开会,一下子就都到了”。2013年,西牛镇撤销了原有的14个村委会,在130个村小组新成立了村委会及建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超过80%。

陈锡文说,如何把农村基层组织机制理顺,除了看能不能切实保证党对农村基层的领导外,还需看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很多地方包括我自身,也总是从前一个角度考虑多。”陈锡文说,但实际上,从很多情况来看,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让他们把建设新农村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往往事半功倍,“政府直接给农民办事,吃力不讨好。”

因此,在他看来,清远在前段时间的探索中,抓准了怎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把自己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去做好,“抓住这个环节,我觉得算是抓住了当前农村改革工作中的‘牛鼻子’。”

“看到改革新气象找到新突破”

此行已是陈锡文第二次来到清远了。20年前,他也曾来到清远调研。在2014年4月27日最后的总结中,他说,此次再来清远“非常高兴看到改革出现新的气象,找到新的突破。”同时,他鼓励清远,“你们探索,我们来研究(体制、机制上的问题)。”

陪同调研并出席座谈会的省政府副秘书长颜学亮亦表示,“今天这个日子应被记住,它是清远三农改革新征程的开启,希望清远为广东、全国创造、探索经验,为百姓谋更多福祉。”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长伟陪同调研并在座谈会上作了我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市领导江凌、梁志强、黄兆芬、刘汉球、温湛滨、谢杰斌及各县市区领导、市直部门负责人参加了2014年4月27日的座谈会。

(编辑:清远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