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市规划局邀你对燕湖新城中心区、水系概念规划提意见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4-04-04 11:11:14   作者:卢俊

一旁是现代商业街,一旁是中轴线水道,游人漫步于临水街道,饿了去餐厅享用美食,累了就在水边小憩,闲了还可以去图书馆里沾沾书香味。这不是江南水乡,而是未来的燕湖新城。

随着扩容提质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燕湖新城及具体项目规划逐步揭晓。日前,燕湖新城中心区详细设计与水系概念规划草案在市规划局网站公示:8888/qysghj/fags/201309/f0171c53583d4ab5a00fddfef7a0a9dd.shtml。

岭南商业水街

一条“亲水”的商业街

燕湖新城中心区位于清远市区中部,规划面积约3.7平方公里,水系贯通整个新城,规划范围内,河道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作为新增添的规划项目,岭南商业水街注定备受瞩目。它东至沙湖路,西至清晖路及西侧沿黄金水道两侧,长2.8公里。它将结合商业景观节点,设置亲水木栈道、亲水平台等丰富的亲水空间突出商业街“水”的特色。其与沟通城市南北、2.5公里长的城市中轴,一起营造两种独特的轴线体验。

水街能吸引眼球 留住游客

岭南商业水街的风格是既有与水相连的特色、有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又有一些岭南特色的空间,同时注重打造它的商业氛围。水街建成后,城市面貌会更丰富,成为抓人眼球吸引游客的代表性景点。

“现在有游客反映,清远晚上没有什么活动,以至于白天在清远,晚上就回广州住。岭南商业水街就是要营造更多的吸引人的设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公共服务设施

与居民区近到可用脚步测量

不久的将来,“车行生活”或许就不流行了。在燕湖新城中心区,一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区的距离,近到可以用脚步测量。中心区拟设置市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基层社区级四级公共服务设施。

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图书馆、科技馆等;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3-5万人的服务人口规模,包括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1.5-2万人的服务人口规模,包括社区卫生站、托老所、文化站等;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0.45-0.6万设施人口配置,满足组团所需各类日常生活服务。

公共设施服务半径500-1000米

规划中的文化体育建筑位于新城的地理中心,四周都有便捷的交通联系,提高市民与建筑的可达性、多样性和系统性。邻近建筑设置了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游船码头、绿道驿站等交通设施,从而让文化体育建筑与市民的生活联系更加密切。

在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时,500—1000米即是服务半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借鉴了新加坡新型社区中心等经验,结合清远实际而确定的,目的是便民使用,倡导低碳出行,使在步行可承受的范围内能够享用。

城市景观带

6大景观带:1张绿化牌+5篇水文章

结合“流觞曲水、青山秀水活轴、灵动、婉约、生态”的特点,沿轴规划四大特色水空间和“都市绿洲”等城市景观带,从北到南依次为:

北江广场——“一江两岸”清远外滩最佳观景点;

都市绿洲——通过“微地形”设计与周边融为一体的绿化景观带;

水厅堂——作为清远城市客厅的燕湖市民广场;水街巷——传承岭南文化的商业水街和文化水街;

水公园——儿童公园、文化公园、时尚左岸公园等主题公园群;

水广场——作为清远城市门户的会展广场和湖滨广场。

不搞高层 主打曲水流觞岭南风

“灵动、生态、婉约”体现在,空间上抛弃传统城市“大山、大水、大轴线”的城市中轴做法,采用“曲水流觞”的理念,通过蜿蜒曲折的水系组织城市中轴;风貌上沿城市中轴和活力水轴为低层、多层岭南特色建筑,与水系交相辉映;功能上沿城市中轴和活力水轴为低层、多层商业、文化建筑,不搞高层。

地标清远塔

高250米 独特天际线

中心区不仅要构筑独特的天际线,还将诞生全市的地标建筑——高达250米的清远塔。地标的意义不言而喻,未来的清远塔之于清远,就像广州塔之于广州,东方明珠之于上海。规划显示,新城建筑高度控制超高层区250米,以清远塔为重点构成清远新地标;超高层区120-160米,分布在轴线两侧的商务办公地块;高层区80-100米,沿清辉路、静观路分布,以商业商务办公为主;中高层区30-80米,以轴线北端,西侧水街两侧的商住混合区为主;多层区不超过30米,以沿中轴和滨水空间分布的公共设施为主。

功能更丰富 或成清远“空中客厅”

与广州塔不同的是,清远塔的功能更丰富,它除了包含商务、酒店、公寓、商业、观光,还是形成高低错落的标志性天际线重要的一廓。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它能成为清远的空中客厅。

“现在的清远就在地上,清远塔建成以后,城市面貌会高低错落,变得丰富和立体起来。这给我们的城市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一个空间,它让市民、游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水上游览

蓝道绿道互通 可达新城每个重点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马向明曾说过,水是燕湖新城的灵魂。在燕湖新城内所有景观都有多条水道串联,称为蓝道。蓝道和陆地上的绿道有多个节点互通,规划线路是基本相同的。离开游船在绿道上骑车或者累时找个码头上船继续游览在未来都将成为可能,这种水陆互通的规划让新城内市民,能以最环保健康方式穿梭到达新城任何一个重点地点。

在整个规划中,与水有关的景点构建了“一湖、六脉、十八景”的空间景观系统。河、湾、滩、湖、溪、岛、汀多样交织,城市的道路、广场、花园临河、滨湖、畔溪,多种组合,供游客游赏、居民休憩。

蓝道借鉴“珠江夜游” 适合各类人群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八景目前只是一个景观概念,具体还需要清远社会各界探讨后才能定型,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设计工作落实。“蓝道”规划借鉴的是广州“珠江夜游”的成功经验,沿北江及大燕湖设置客运码头,开创“北江夜游”的旅游品牌。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自然水体规划水上游览线,设置水上观光巴士、游艇码头,丰富规划区的游览项目,适合各类人群。

新城防洪标准

100年一遇

清远地区雨水丰沛,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把那么多水引入燕湖新城,是否有出现内涝的隐患?

答案是否定的。规划对新城防洪排涝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结合飞来峡水利枢纽的调蓄作用,北江和大燕河防洪标准为100年。燕湖新城规划区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内涝防治标准应与外河的防洪标准衔接,内涝防治设施应与城市防洪设施在运行水位以及管理上进行衔接。

此外,新城内新设水闸共7座,人工湖和人工河水岸设计标准不低于13.2米,相当于四层楼高度;部分较低的村庄及耕地,规划拆除而尚未拆除的,将建议内河常水位控制在不高于10米以规避水涝风险。

立体交通系统

或建设BRT线 引入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