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能够转变职能,主动改革,尤其是在规划制度上花了不少功夫,探索企业激励和惩戒机制等工作很突出。”昨日,省“两建”考核组到我市检查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充分肯定了我市“两建”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结合本地实际做出了特色。
1、“商改” 促新增市场主体3894家
作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获省政府批准开展商事登记改革的市,我市自2013年11月实施“商改”以来,全市新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为3894家,同比增长77.8 %,市场活力迸发。企业登记注册前置审批项目减少72.5%,办结发照提速率达86.42%。此外,先后印发两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2项,转移47项,下放60项,委托管理96项。
2、重点项目 解民生问题23项
2013年以来,我市从“三打”工作暴露出来的问题中,梳理出垄断猪肉市场、非法采矿、制售假药等14类突出问题,先后确定了第一批15项、第二批8项重点建设项目,共解决民生突出问题23项,已建成制度30项,保障群众“食、住、行”安全。
3、信用建设 推广信用“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
目前,我市已全面铺开公共信用、农村信用、企业信用、政府诚信等体系建设,初步建成全市农户信贷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建立了重点人群守信公开承诺机制,开始推广信用信息的“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根据规定,守信者,不仅评优评先可享有优先权,在服务上还有“绿色通道”提供便利。严重失信的重点人群,则将记入“黑名单”,列为重点监控和监督检查对象,并向社会公开。
此外,结合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工作,我市已采集了13.7万户农户信息,完成了3.5万户农村居民的信用评级工作;全市累计发放涉农信用贷款10.26亿元。
4、打假 捣毁95个制假售假窝点
2013年,全市打假工作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各级执法部门共查办案件2457宗。其中,捣毁制假售假窝点95个,查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及其物品货值3697.06万元,销毁假冒伪劣商品货值1490万元,刑事拘留制假售假人员27人,判刑3人。共发起打击涉假集群战役4起,涉案总价值高达约5.5亿元。
>>上一篇:清远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
>>下一篇:2013年市重点项目完成比率创历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