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佛冈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推村企多元化合作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4-01-17 00:11:33   作者:

佛冈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从2011年12月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时间,2013年更是取得突破性发展,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展示了佛冈样本。而大田村则是新农村试验区一个比较成功的示范点。

过去十多年因种植沙糖桔历经起伏跌宕的大田村,如今正迎来村史上最强烈一次变动。

2014年1月7日,大田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戈国星沿着正在修建的环村村道一路前行,来到尚未竣工的村文化室查看施工进度。2014年2月初,这座楼高两层、现代化设计的文化室落成后,将惠及大田和周边村落的数千村民,使大家茶余饭后有了全新休闲去处。文化室周边的篮球场及用于人畜分离的杂物房,目前已有部分交付使用。

给这个村落带来巨变的,不仅是这些建筑物的落成,还有村民们的经济命脉再不用与村居旁的沙糖桔树紧紧捆绑。上月,大田经济合作社与广州华琪生物公司签订协议,以“基本地租+分红”的方式,将村内200多亩种植着沙糖桔的农地交付对方发展立体式种养殖农业。华琪公司还将在村内招聘工人,村民们从农村耕作“靠天吃饭”的窘境脱离,生产方式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这些变动的产生,受益于该村2011年末被纳入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范围。试验区成立后,一直在探索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农村建设路径。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试验区前期基础性工作已基本完成,建设成效初步呈现。

大田村民生产方式的改变,便是试验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村级建设、引进产业的直接成果。

被沙糖桔紧抓命脉的村庄

从佛冈县城出发,经由省道S252拐入大田村所在的龙南片区时,道路两旁出现大面积连片的沙糖桔果树。本来恰是收成时节,沙糖桔树的枝头却并未有太多挂果,有些果树开始枯萎,枯黄的叶子掉落在地。进入大田村辖区后,这种景象依旧没有多少改变。

“这都是因为黄龙病,村民们都被害惨了。”戈国星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的生产方式遭受多次变动,其中两次与沙糖桔种植有较大关系,整座村庄的经济命脉甚至一度被沙糖桔牢牢抓住。

第一次变动发生在改革开放伊始。上世纪90年代初,务工潮席卷佛冈县内大部分农村,许多村民暂别土地,外出务工成了大田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人均年收入依旧不足3000元。

进入新世纪后,佛冈龙南片区沙糖桔种植的兴起,将漂泊在异乡的村民们又带回大田。“当时周边有些村开始种植沙糖桔,收入比外出打工好多了。”戈国星回忆沙糖桔在村内兴起初始的情景称,沙糖桔种植技术含量不高,仅需三年便能有较高效益,村民跟风种植,村内的230亩耕地和550亩山地上,几乎都种上沙糖桔。很快,村民们的年人均收入接连拔高,在2012年时跃至8705元。“那段时间龙南片经济都很好,县城里一旦有楼盘开盘,这一带的村民就到县城里哄抢。”

好景持续了十余年后,村内的部分果树在2012年出现黄龙病,收成稍有下降,让村民们对种植品种单一所暗含的危机感到担忧。2013年,黄龙病在整个龙南片区肆虐,到了收成时挂果的果树不足一成,能够顺利收成的更是少之又少。“2012年一亩果树还能收入一万来块钱,2013年200元都没有。”戈姨在村内种植了4亩沙糖桔,在2013年几乎遭遇绝收。

面对困境,村民们束手无策,要狠心砍去果树又觉得可惜,但若不采取措施,情况难有好转。在全村的经济命脉即将遭遇中断之际,新农村建设管委会(下简称“管委会”)传来好消息,广州华琪生物公司有意与大田合作,发展立体式种养殖农业。

戈国星说,要不是被划入试验区后推行的多项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大田村可能要“一下回到解放前”。

纯农业发展地区戴上“新农村试验区”帽子

试验区成立于2011年12月9日,但据管委会首任负责人张少捷介绍,试验区的筹划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吴德礼是其中无法绕开的人物,被誉为广东省首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发起者”。

2009年,出身于农村家庭的吴德礼向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递交一份报告,报告内容是他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构想。张少捷称,虽未亲眼目睹报告内容,但有知情人士透露,报告提出在广东省内构建一块小范围区域进行试验,包括对农村土地制度、财税体系、行政管理制度、金融体系进行改革。

不久后,汪洋对报告批示“完善方案,可以试验”,国家开发银行随后联合广东省农业厅和清远市政府寻一区域进行试验。试验的内容主要与农村有关,此时佛冈石角镇龙南片区作为无基础的纯农业地区,区域范围不大,比较适合。最终,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距离广州市区仅70公里的龙南片区,一方面具有农村建设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另一方面在广州一小时交通圈之内,因此被划定为试验区。当时试验区提出的目标,是让区域内的经济收入迅速提升,甚至追赶珠三角。

2011年8月,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刘昆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在龙南片区设立试验区。随后,在广东省农业厅、国开行广东分行、清远市政府和佛冈县政府的共同参与下,引进包括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内的多座科研院校及研究所,形成7个课题进行研究。

很快,初步的实施方案形成。2011年11月,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关于同意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佛冈)基本框架方案》。框架中提及,试验区位于佛冈县石角镇所辖区域内,包括小潭村、里水村、龙塘村、小梅村、石铺村、山湖村6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人口1.86万人。批复中要求试验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新机制、新载体,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发展创造经验。

2011年12月9日,广东省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启动仪式正式进行。试验区的目标是在3-5年时间内,在辖区内形成以产业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城镇为依托,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格局。

规模适中的团结村被定为“试验区中的试验区”

在省政府批复的方案中明确表示,试验区应通过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按照要求,试验区在2011-2012年期间有序运行管理机构及建立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各项规划编制后,需要逐渐推开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此外,试验区中心区土地平整及启动区建设也在要求中。

若不是沙糖桔产业遭遇困境,大田村村民戈庙其并没有感到被划入试验区后带来的变化,只知道外界通往龙南片区的道路渐渐好起来。“那时候沙糖桔都挺好做的,没有太关心这个。”戈庙其说,当时以为只是政府搞的噱头和概念,村民们很少过问。

2012年底,大田村小组被管委会选为新农村建设改革的试点村,成为“试验区中的试验区”。为什么选择大田村?在2013年3月接任管委会主任的朱建星看来,大田村规模适中,自然地理条件一般,在试验区154个村庄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该村为纯戈姓客家村,向来较为团结,较易开展工作。

这样的评价得到戈国星的认同,大田村内的房子多为建国前后修建,村内巷道笔直,可以看出当时规划经过一番心思。此外,该村理事会的办公室为旧时生产队所在地,一直沿用至今,也未曾有人提出异议。

被选为试点后,根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求,结合村级组织建设,大田村成立经济合作社,并在合作社框架下设立党支部、村民理事会、监事会,建立并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和功能,如此一来,大田村权力重心下沉到村小组,改变了以往村小组办事效率低的情况。

被划为“试验区中的试验区”后,村民切实感受到村内开始发生变化。多年以来人畜混居的杂物房被要求拆除,随后在距离村居一百多米的西侧修建一批有秩序的多功能杂物房供村民养殖牲畜。随后,环村村道、文化室、篮球场也相继动工,戈国星指着张贴在村内的规划图,描绘了一幅各项工程竣工后村庄的全新模样。

真正让村民们兴奋起来的,是广州华琪生物公司的到来,这与曾被派驻东莞联络处招商一年多,后来在佛冈农科局担任局长的朱建星有关。朱建星在此前的工作经历中曾与广州生态伦理研究院有过接触,在他担任管委会主任后,研究院向他介绍广州华琪生物公司。朱建星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会,通过研究院多次与华琪公司联系。

“说实话,一开始大田村并不是华琪的首选。”2014年1月15日,朱建星介绍引进华琪的过程称,华琪公司曾到佛冈周边的一些地方考察,大田仅是其中考虑的一个地方。为了争取华琪进驻大田,朱建星多次向对方介绍大田的优势。当得知大田村民向来团结,容易进行土地整合时,华琪终于决定与大田经济合作社签订协议,发展立体种养殖农业。

村民自治助力新农村建设

大田村村民历来较为团结的优势,在村内进行土地整合时凸显出来。2013年6月30日晚,大田召开村民大会,为了配合新农村建设和土地集中,要求清理村内各户竹林,需在2013年12月31日前自行处理,逾期不处理的全部归集体所有;此外原属集体用地,村民自行开发的荒地、旱地以及水田,自2014年1月1日开始全部归集体所有;而在集体用地、背底山、鱼塘周边以及村中所建的杂物房要自行拆除。

通知下发后,大田村开始对新建村道及集中杂物房所使用的土地上现存旧屋等进行拆除,但在拆除前仍有村民质疑新农村建设而没有将物品搬离。村民理事会成员分别继续动员村民,随后完成土地集中。

2013年5月,佛冈县给大田村拨去一笔2万元的办公资金用作村干部补贴,但村干部决定将这笔钱全部用于集体建设。这样的举动让村民对理事会更加信任。随后将全村所有的旱地及以前分到个人的晒谷场、菜地和在集体地上开荒出来所种下的竹木等全部归为集体,方便村文化公园广场、集中杂物房等公共项目的建设。

就这样,村干部自发组织村民平整集体土地,将平整好的土地进行流转。到了10月,大田村顺利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及颁证,将土地流转入大田村经济合作社,集约村庄土地200余亩,村民们以所占土地面积入股,随后以大田村经济合作社的名义,与华琪公司正式展开合作。

合作的方式是以每年一亩地800斤稻谷租赁给华琪公司,村民还可按照所占土地股份进行每年分红。此外,按照大田经济合作社与华琪公司签订的协议,华琪公司在大田正式运作后,需优先聘请大田村村民为员工。

这种村企多元化的合作,受到村民们的欢迎。“以前自己种稻谷,一年也就收1000来斤谷子,现在不用干活都能收800斤。”戈国星说,村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既能收租又是员工,有利于增进村民与企业的关系。13家企业与试验区达成合作意向

华琪公司入驻大田的经济效益,最快在2014年下半年便能显现,这让村民们感到期待。但据朱建星透露,华琪在如今试验区引入的企业中,并非最大一家。

作为一个纯农业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朱建星接手后一直在谋划要引入企业带动经济,逐步提高产业化程度,加快产业联合发展。在其接任后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提及,产业引进要坚持生态保护,以涉农产业为主,对引进企业有严格的环保要求,拒绝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企业进场。“以前大规模种植沙糖桔,大家过度施肥,造成土壤板结,有些地方的土质已经被破坏。”朱建星说,目前试验区正全力打造集科研、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尤其要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农产品市场中打造绿色、有机、安全的龙南农产品品牌。

此外,试验区尝试通过“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

为此,试验区成立了“佛冈县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由朱建星担任董事长。和大田村直接与华琪公司确立合作关系不同,试验区内的“大项目”,还通过新农村投资公司来实现。在朱建星看来,投资公司的成立,能更好地整合农村资源,实现与市场对接,同时也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市场化运作引进农业龙头企业。

目前,一个全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试验区内形成。已有包括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广东华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冈良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冈格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美桦园林有限公司、广晟酒店集团等十余家院校、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部分项目已动工建设。其中位于小梅村总投资3亿元的佛冈良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三通一平”动工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佛冈格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约50亩草莓种植基地搭建好大棚,项目进展顺利。

试验区两年成绩单

试验区的发展成效,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中。在过去一年里,试验区着力打造全程约25公里的“乡村风情长廊”,集乡村田园风景、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文化景点、现代农业基地、魅力农村新居、特色古村建筑于一线,全面展现试验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

目前,乡村风情长廊13个节点规划建设大部分完成目标任务。

●省道252线龙南段改造及绿化工程已全面完成

●467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项目正在推进

●试验区入口广场、新农村文化休闲广场将在年底基本建成

●碧桂园·生水塘新村建设进展顺利

●佛冈乡村风情长廊·休闲驿站的导视系统在2013年11月完成时代·石联新村已动工建设

●田野(台湾)休闲农场于2014年初试营业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岳古村落的驿站、中心塘、广场等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力争年底以全新面貌对外开业

●绿道工程全长约12.66公里,10月下旬已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