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在经历了一场春雨加大风的双重洗礼之后,开启了北风劲吹模式。北京市气象台20日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预计20日白天和21日白天,本市大部分地区有4、5级偏北风,阵风9级左右。
北京春日多“风”狂?
是的!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北京4月出现大风天气十分常见,春季本就是大风最频繁的季节。在气象上,当日平均风力6级以上、瞬时风力超过17米/秒(约8级),就计为一个大风日,而这样的大风日,北京每年春季大约会出现7天。
17米/秒是个什么概念?远超百米飞人博尔特的速度!下面这张图感受一下。
中国天气网1960-2019年大数据显示,春季的风确实是一年当中最大的,4月份最明显。北京4月平均大风日数为2.7天,为全年最高的月份,3月以2.5天紧随其后。
北京的春季,不仅风日数多,风力也相对较大。在北京,平均风速最大的月份依然是4月。根据近60年的平均数据,4月的平均风速为3.1米/秒,3月和5月分别以2.9米/秒和2.8米/秒位列平均风速第二和第三高月份。
风从哪里来?
智慧的古代中国人总结为:“热生风,冷生雨。” 他们认为,有加热,则容易形成风。
现代气象学则把这一机制进行了更为科学的解读:并非有热即生风;而是需要冷热分布不均,才会形成风。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及“气压梯度”,也就是单位距离间存在的气压差。之所以有风,是因为空气流动,而这种流动正是因为不同地区之间气压差产生的“气压梯度力”所导致的。
冬季时分,我国大部地区在强大的冷高压控制之下,风力反倒没有春季大,这是因为在冷高压中心附近缺少气压梯度。从冬入春,北方冷空气还很强,暖湿气流又逐渐增强,冷暖空气交汇激烈,极易形成大风。
从地形因素来看,北京三面环山。春季多风时节,风向很容易被山脉或河谷的走向所左右,风沿着永定河、潮白河、南关口形成三条风廊袭击平原区,风廊内不仅多风,而且风量大。
北京的大风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无论今天的风有多大,近些年来,北京的大风日数的确正在逐渐减少,大约每二十年减少五成。
1960年至1979年这二十年大风日数为639天,1980年至1999年的大风日数共计299天,较前二十年减少53%;而2000年以来的二十年间,北京的大风日数减少为147天,降幅51%。
北京的大风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有一种说法是三北防护林阻挡了大风,三北防护林和内蒙古的风电场影响了北京地区的风速,“把北京的大风偷走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风电场影响风速就像“蚂蚁绊倒大象”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表示,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发展风电对局地风速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范围非常有限。丹麦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场对下游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的地面风速有明显影响,但超过100公里,影响可忽略不计。
北京市中心距离内蒙古400多公里,距离张家口约200公里。因此,北京上游的内蒙古、河北开发风电资源,对北京风速的变化影响微乎其微。好比一只大象马上要摔倒,就算大象脚下的蚂蚁伸了一下腿,也不能认为是蚂蚁绊倒了大象。
另一方面,防护林带给风场的影响主要在近地层。然而一旦冷空气真的来袭,它的影响范围垂直方向约在1500米以上,远超近地层的高度水平。因此,三北防护林不可能阻挡冷空气或寒潮,并影响下游大范围区域风场。
中国气象局研究员朱定真认为,风电及防护林对下游风会有一定影响,但风的成因主要是热力成风、气压梯度成风、高层风的动量下传。特别是高层风的动量可下传上千米并带动下层风运动,所以真正冷空气来时,地面风力发电场是阻挡不了的。
全球变暖、城市化发展是主要原因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朱荣表示,其实风的本质是空气流动,导致空气流动的根源是空气温度和密度的差异。由于全球变暖,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暖冬的增多,减小了冬季海洋和欧亚大陆的温差,因此空气的流动也就不如之前快,风速也相对应减小。
当然,全球变暖也有很多原因被归结为人类活动,科学界一直有争议,但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应该都是存在的。
除了全球变暖,城市化发展增加了地面附近的摩擦作用,高大的城市群会产生绕流阻力,也使得风速可能会减弱。
除了北京,同样的风速变化也表现在北方其他一些城市,比如郑州、沈阳、西宁也出现了风速先下降、之后又有所提升、总体震荡下降的趋势。不过,21世纪以来,天津风速还呈现出加大趋势,这可能因为天津临海,城市热岛效应使得海陆风的作用加强。
>>上一篇:美原油跌破17美元,中国石油探明资源储量持续上升
>>下一篇:维珍澳航濒临破产,这场灾难性的全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