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杰客,不少人都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大家对于他的钦佩,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因为他能够在足够成功之后,依然能够毅然决然的选择跨界,还依旧能在多个行业都取得不小的成功,就像他曾说的,“人生如果能重来,我绝对不会去那些重复走过的路。”潘杰客认为,只要尽其所能、心安理得,做力所能及的事就好了。
做为一个没什么存款
不懂财经
只知道傻傻做衣服的小编辑
小君第一次知道潘杰客这个名字
来自一个近年来很火的公众微信号——为你读诗
创始人就是潘杰客
且这个微信号联合创始人都太牛逼
李宏彦、杨元庆、黄怒波、姜昆、陈鲁豫、沈南鹏、张亚勤、郎朗、张国立、于丹……
然后
就知道了这个人原来还被称为中国“第一绅士”
作为能以“第一”开头做美称的人
多了几分好奇
故事一
“我从小就注重形象,因为从小就没有形象”
2008年5月12日下午3点30分,距离重庆遭遇地震震感1小时后。记者如约抵达潘杰客下榻的酒店,见到这位传媒口中的“中国第一绅士”。
“我以为你们来不了了。”突如其来的地震,酒店客人都被疏散到楼下的广场上。可眼看约定的采访时间将至,手机完全打不通,又怕我们到了联系不上他,潘杰客只得回到酒店房间,在对余震危险的不确定中等待我们不知是否改期的采访。
此时,他已经从刚刚过去的惊恐和错愕之中镇定下来,恢复了一贯的稳健风度:彬彬有礼的问候,不疾不徐的谈吐,坚定平和的眼神,都像极他那身笔挺的高级商务西装,方方正正,一丝不乱。
接下来的拍照工作少有的顺利。不需要我们费劲引导,潘杰客会主动询问摄影师:“需要我微笑,还是假装睿智地思考?”怕站着太拘谨,会主动请缨:“我可以躺着!”怕自己严肃的表情产生距离感,会自嘲一句:“我脸长,没办法”。没想到,这位以成熟稳重闻名的社交名人还有如此亲和幽默的一面。
“你能看出来吗,我身上这套西装已经超过10年了。”见记者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潘杰客不无得意:“最近10年我没买过衣服,但我买的时候非常挑剔。从纽扣的样式到西装后开衩的位置,细节设计上一定会有所区别。”
如果你以为男人的商务西装都长得一个样,那么潘杰客会叫你大开眼界。“我的衣橱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套西装,而我清楚记得我三十多套西装中每一件的独特之处。”
这就是潘杰客,儒雅严谨、注重细节,一个自称“从小就注重形象,因为从小就没有形象”的男人。
故事二
“一无所有时,仍相信自己有价值”
东西融汇的教育背景,横跨政、商、文化界的资历和人脉,让潘杰客身上积累了独特的儒雅和品位。现在,他为国内大型银行行长、企业董事长等高端人群做个人商务形象顾问,游刃有余。
但是,潘杰客的人生并非总像公众视野中的那样上流而风光,“失败是常有的事”。输得最彻底的一次,是组织中国艺术家在世界最顶级的纽约卡耐基音乐厅进行表演,轰动全美,却赔光了身家。
“房子卖了,车没了,我重新回到地下室,靠吃救济粮度日。那段日子我每天戴口罩出入公共图书馆,怕人认出来找我追债。”
潘杰客唯一没有输掉的是自信。“我赔了,但我做了两国政府都做不到的事。所以一无所有时,我仍然相信自己有价值!”
36岁的潘杰客决心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要考上世界上最好的管理学院,而那时候,他甚至不知道“哈佛”是谁。半年后,他拿到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我在每一次人生转向的时候,都没想到以后还会变。”回顾自己10岁时想当最伟大的总统,20岁时想当中国最好的演员,潘杰客不禁感叹:“人生不在设计,在于全心全意投入正在做的事情。”
故事三
“得体的着装是对自已及他人最大的尊重”
2000年,潘杰客的人生再次戏剧化地转向。他辞去了奥迪的高薪职位,去应聘香港凤凰卫视的首席经济评论员兼主持人。他再一次放弃人们眼中羡慕的工作,打破成功给自己设定的局限,他想跨越行业,在不同的领域中实践积累,向自己梦想的目标靠近。
在凤凰这个媒体平台上,他施展优势,也积累优势,在与国际名流的对垒和心灵碰撞之中,展示人物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同时推展自我的品牌形象。走出了一条与世界知名人物同行之路。
2001年5月,北京举办国际高新技术产业活动周期间,潘杰客凭借个人素养和巧妙公关,赢得了一次对与会高端人物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单独访问。
那天施密特总理来到北京高新技术周现场,主办者为他安排了5分钟公开采访时间。许多记者都拥在台前,争相提问。当时潘杰客也站在人群后面,身边有一个德国人,好奇地朝他打量了几番。潘杰客的装束与众不同,西服套装合体考究,领带和胸兜的丝绸手帕搭配得体,品位十足,难怪讲究穿着的德国人也不免打量他。
德国人终于开口了:“你是干什么的?”“我是记者。”“那还不赶快提问题,时间不多了。”潘杰客脑子里很强的品牌意识和营销理念一下起了作用。他说“我的问题要单独问施密特总理”,德国人更为好奇地问,“什么问题?”潘杰客说只能亲自去问总理,但是现在显然时间不够了。
德国人马上拿出名片与潘杰客交换,原来此人即是施密特总理的助手。潘杰客不动声色地说:“看来您可能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记者见面会一结束,这位助手立即带潘杰客去见总理。施密特总理也把这位派头十足的凤凰台记者上下打量了一番,心有所动。助手介绍说:“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记者,有全世界众多华语观众关注的问题要请总理回答”。施密特总理爽快地答应下来。第二天,施密特如约接受了潘杰客的采访,并一直谈到要去登飞机的时间。
在凤凰卫视做首席财经评论员和主持人的一年多时间内,潘杰客采访了20多位国际政要、知名学者和世界百强企业家。
这些采访,让潘杰客难以忘怀。他说:“每一次这样的采访都是一种享受。我从他们的谈话中获得了许多益智的思想和人生的经验。”
故事四
“作为一个绅士,尊重是对所有人生命的敬意和人性的关照”
二十年前的夏天,我(潘杰客本人,此段使用第一人称)曾在瑞士日内瓦教过一个瑞士女孩Angelina学习中文。Angelina在英国伦敦读大学,暑假返回日内瓦与家人团聚。相识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有些不解,这样一个端庄贵气、礼数周全的女孩,为何在日常花销上如此谨慎,节俭的甚至有些过分?难道因为她仍旧是个学生?
一个周末,我和她的十几位朋友应邀去参加她的家庭Party。她优雅地候在宅院门口迎接客人,身后那栋略带古堡风格的三层小别墅,在十几亩修葺整齐的绿地的映衬下显得有些矮小和老旧。连接这座普通民宅与远处高速公路的是一条弯曲而漫长的柏油马路,它隔开了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也连接着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
进入“古堡”,一眼就能看到楼梯间和过道的墙面上满满地挂着各种服饰和人物仪态的老旧图样。她告诉我,这些图样是她祖母的祖母传下来的,是她们言谈举止的礼仪规范。从她咿呀学语时,这些图样是她的启蒙读物,她的母亲就是她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而她母亲则从她外婆那里学会了这些“规矩”,将来她也会把这些东西继续传授给她的孩子。我问她,图上的很多服饰早都过时了,这样世代相传有什么意义呢?“气质”,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外在的东西永远都是变化的,再流行的东西也会有过时的那一天,唯有气质来自于数代的积淀和修炼,历久弥新。”后来,我才知道,她出身英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岁月的变迁让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财富与社会地位,但那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依旧令人动心。
在英语中,“贵族气质”的本义是“贵族血统”。也就是说,气质经由血脉传承,流淌于血液之中,渗透在骨髓之内。
十年前,我在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同时在莱比锡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一个下午,我走出图书馆时,数米之外一个正推门而入的德国学生停在了门口,他扶住大门,一直等我走出,才轻轻合上,并报以友好的微笑。当他用蹩脚的中文向我问候,说“你好”的时候,我立即消除了他可能认为我是日本人的误解。这个叫Andrea的青年人,后来成为了我很好的朋友。我曾问他:为什么你对来自相对落后国家的人同样彬彬有礼?Andrea给了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回答:只尊重有社会地位的人,有财富的人,有名望的人,甚至有知识的人,不是真正的尊重,而是势利。作为一个绅士,尊重是对所有人生命的敬意和人性的关照。Andrea的祖先曾是普鲁士王朝的一个贵族,他的父亲如今是德国一家汽车公司的老板。殷实的家道和尊贵的血脉并没有使这个贵族后裔有丝毫的清高自大和傲慢无礼――他的高贵气质清晰自然地流露在他真诚谦和的眼神里。
故事五
“我不是‘第一绅士’”
在媒体圈、在上流社交圈,潘杰客被誉为“中国第一绅士”,但当记者向他取经时,他却连忙更正:“我还不是绅士,更不是第一绅士!”
这是因为,潘杰客对“绅士”的要求近乎完美。
“绅士首先要有钱有闲,但有了钱有了闲不等于就是绅士了。绅士还要对文化、艺术、历史、哲学有造诣,有闲情逸致和高雅情趣。我一周要飞好几个城市,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能在车上听一首古典音乐就很享受了,这样的我怎么可能绅士得起来?”
“更重要的,绅士要有宽广的胸怀。”当年在德国小镇,潘杰客曾在图书馆里遇到一个当地小伙儿。“他正埋头看书,听到身后的脚步声,就顺手为我拉开大门。”这种不分身份高低、出于本能的礼貌深深打动了潘杰客,“真正的绅士就是这样,既不居高临下,也不谄媚逢迎。”
“至于我,是一直在用那样的境界要求自己,还在去往‘绅士’的路上。”
另一次,潘杰客采访国内最年轻的某位知名指挥家,大师级的人物,对方言谈之间却流露出高人一等的傲慢,与其音乐素养极不相称。“当时我在心里说:如果我们之间的谈话方式能像我和美国总统那样,可能效果会好得多。”当然,潘杰客还是费了好大劲儿忍住了。“我还要向绅士靠拢嘛!所以我选择尊重我的嘉宾,只尊重他的优点。”
潘杰客
泛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亚洲资本论坛首席主持人
北京亚之杰投资集团常务副总裁
奔驰北京中心董事
社会职务: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
哈佛大学HKS中国校友会执行主席
世界华商联合会副主席
国际经理人协会副主席
香港国际商学院副院长
北京华商会监事长
北市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副主席
重庆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经历:
大学毕业之后,潘杰客开始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任工程师,后升任国家建设部宣传部副部长。从1988年开始担任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并同时兼任美国中文电视(Sino Vision)新闻主播。1997年至2000年期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奥迪汽车集团总部负责亚太地区品牌经营,后任大中华区营销总监和首席顾问。
自2001年始,任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首席财经评论员兼主持人。2003年创办专访世界名人和各国领袖的电视节目,是上海东方卫视的独立制片人兼主持人。是亚洲资本论坛首席主持人。
潘杰客成功地主持或策划过数百个国际会议、高峰论坛、大型活动的开幕和闭幕式、颁奖典礼以及世界经济界和企业界的专家首脑圆桌讨论会。这其中包括: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亚洲资本论坛、世界华商大会及其华文传媒论坛以及哈佛论坛等。潘杰客也为几十个外国政府或公司的驻华机构策划主持过各种活动,这些国家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日本等。
在潘杰客采访的数百名嘉宾中,大多数是著名国际政要或世界百强企业家。这其中包括美国总统、联合国大会秘书长、德国总理、印度尼西亚总统、WTO总干事长、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局主席、壳牌石油集团董事长、IBM董事长、波音公司董事长、数十名诺贝尔奖、奥斯卡金像奖得主以及各界国际名流等。
在过去的五年中,潘杰客曾在中国的300多个大专院校对师生进行演讲,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等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数千家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和网络媒体都曾对潘杰客进行过专访或报道。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潘杰客对于人生,其实是有着相当独到的见解的,就像潘杰客曾经很淡然地说过,每个人只要尽其所能、心安理得、随遇而安,不要给别人带来苦恼,能让自己内心比较平静和高兴,做力所能及的事就好了。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潘杰客值得大家学习的,其实有很多。
>>上一篇:选择都市宝贝玩具加盟,瞄准宝宝市场 事业路途宽广
>>下一篇:豪依的全棉斜纹套件呵护你的每一寸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