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些简明赅备的文字,曾是古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即便在今天仍极具教育意义。所谓家训,或鼓励耕读传家,或训谕克己省身,或推重忠孝节义,或教诲礼仪廉耻,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成为整个家族的精神内核。
都说“家”是缩小的“国”。从“国”的层面来说,作为一国之精神内核,家训不仅关乎社稷兴衰和天下存亡,更对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从未中断可谓居功至伟。而从“家”的层面来说,圣行集团总裁、汇银智慧社区(HK01280)执行董事徐新颖则有着另一番解读。他认为,“家训,其实是一场别致的风骨传承。”
承载家族的三观
为什么这样说?徐新颖认为,家训积淀着整个家族经年累月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恰恰是一代又一代族人在经过实践后去伪存精的精粹,它孕育出家族的“三观”,驱动族人开始拥有对世界、对人生、对价值的宏观认知,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以及指导行为的准则。
无论是岳母姚氏曾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又严格教育参战的儿子,一心报国的言简意赅;还是清代名臣林则徐留给后辈的“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的谆谆教诲,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后代义无反顾的遵循它,这种导向性力量就是家训对后世价值观的引导。再如,千古流传的《诫子书》中,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并不仅仅包含着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的成长期望,更浓缩着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浅而意蕴深刻,其中所反映的正是诸葛亮的人生观。
家训传承使文明星火相传,也让后世学习“做正确的事情,以及正确的做事”。
烙上风骨的印记
家训承载着家族的三观,而三观中又烙印着家族的人文风骨。“那些对世界正确的认知,对学习的坚持和尊重,对社会功德的尊敬与配合,对国家规则的尊重和执行,以及对自己的保护,和对周围人的宽容与接纳。每一条凝聚三观智慧的家训,都彰显出出神奇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正是源于家族人文风骨的烙印。”徐新颖说道。
还记得2018年初引起口碑逆袭式回涨,牵引众多人情感共鸣的《无问西东》吗?那一幕沈光耀向沈母下跪背家训的正片片段,沈光耀背了两条家训,一条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出自《朱子家训》;另一条是“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出自《颜氏家训》。沈母想用劝诫的方式,阻止儿子去牺牲自我,然而沈光耀却秉承家族风骨,心怀国家大义,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决然选择成为一名飞行员,为保家卫国献上了自己最绚烂的青春。这种风骨的传递,令观众共情落泪。
在周恩来故居里有个童年读书房,墙上挂着《爱莲说》,《爱莲说》两旁的对联是“未熟黄梁弹指光阴经富贵,无欺暗室居心忠厚即神仙。”这副对联展现了周家“视富贵如浮云,以忠厚为家风”的优良传统,也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在周恩来身上所焕发出的文心诗魂与气节风骨。
风骨的传承能够深刻地影响后代子孙的做人准则与行事风格。家是最小的国,而国却是千千万万家的构成。唯有接棒一代代族人的智慧结晶,将家训风骨绵延传承,才能在或长或短的人生中,做一个温柔而正确的人,守护家族人文之魂,乃至中华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