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星座 > 正文

邹氏茶叶:茶文化历史沿革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8-12-07 15:17:19   作者:财经

  邹氏茶叶:历史沿革

  先祖邹茂章于清康熙初年,因家贫,由江西南丰至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下梅,以砍柴烧炭为生,后因机缘巧合,在下梅落脚后,四弟邹英章也前来同二兄邹茂章共同创业,邹英章年幼期间,曾读私塾,略通文采。后兄弟齐心,在下梅种茶、制茶及贩茶,薄有产业,乃将父亲邹元老及大兄小弟从江西南丰接至下梅居住。

image.png
 

  邹氏茶叶:邹氏家谱记载

  据《南丰茶溪邹氏家谱 – 奉直大夫晋赠中宪大夫世偊公传》(世偊公即先祖邹英章1717 年-1793年,享年77岁)中记载:“壮游闽北,闽固产茶之区,而武夷七十二岩茗种尤甲天下。公(邹英章)与伯兄(邹茂章)共治之,走粤东,通洋艘,闽茶赖以大行。公悃幅无华,品核精详,无贰值,无欺隐,且不与市井较株两,以固洋人多服之。洋人售公佳制如获异珍,所至輒倍偿其利。由是家日饶裕,为闽巨室。”

  据《南丰茶溪邹氏家谱 –邹公茅轩先生传》(名邹永深,又名邹莹,邹英章子1763年-1816年,享年54岁)中记载:“以父兄早逝,不获卒举子业,遂习计然术,走粤东者数十载。”

image.png
 

  邹氏茶叶:发展历史

  先祖邹英章及其子邹永深曾在广东连续经营茶叶三十余年,当时,正值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政府不准闽南一带片帆下海,且内迁沿海渔民,彻底阻断了当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经营的从厦门出口的海上茶叶贸易,先祖通过澳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接洽,创立《壹承》茶号,重新打通了茶叶出口的海上通道,这段时间根据厦门大学考证从1735年到1746年之间开始,结束于1794年(摘录自《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据《崇安县志》(崇安县即现武夷山市)记载:“邹氏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合资经营茶叶,获银百余万两,造房七十余座,所居成市”。

  后英国取代荷兰海上霸主地位后,清政府改由十三行垄断外贸贸易,先祖遂与十三行合作经营茶叶贸易,据广州十三行考证,雍正年间,十三行潘氏与先祖(邹英章)合建《源记》茶行,负责武夷山茶在广东的制作及销售,此后,先祖邹莹子承父业,继续在广东经营茶叶数十年,经营海上万里茶路。据祖父邹声雷所述,即使在解放前一段时间,邹氏《壹承》茶号在广州,还有着3间铺面 。

image.png
 

  在邹氏经营海上贸易的同时,据《常氏庄园儒商文化书系·榆次车辋常氏家族》记载,于1718年,晋商常家,来到武夷山,于邹氏达成协议,共同经营武夷山茶运往蒙古及俄罗斯,这就是著名的万里茶路,邹氏与常氏共同出资,在下梅的芦下巷景隆宅、新街巷、罗厝坊设立了景隆号、素兰号和集春号等茶号,雇请当地茶工,还将散茶精制加工成红茶、乌龙茶、砖茶。每年茶期,在下梅收购精制后的茶叶通过梅溪水路汇运至赤石渡口,验押之后,雇用当地工匠达千余人,用车马运至江西河口(现在的沿山县)。由船帮改为水运至汉口,达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镇,而后用马帮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太行,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于鲁村换畜力大车北上,经太原、大同,至张家口、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仑、恰克图。从武夷山的下梅茶市起步,到中俄贸易城恰克图,漫漫商路上,邹氏购置了数百峰骆驼做运力,足见茶叶经营规模之大。 雍正五年(1727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七),中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中俄茶叶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条繁盛了近两个世纪、全长5150公里的“茶叶之路”就此进入繁荣。

image.png
 

  邹氏茶叶:一个半多世纪的茶叶之路

  邹氏在经过近一个半多世纪的茶叶之路后,因为太平天国起义,和两次鸦片战争,迎来了历史的转折,特别是1862年(同治元年)《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在京签订。俄罗斯终于打通了海参崴经天津至中国茶叶最大集散地汉口的水上通道,并得到直接到中国茶叶产区采办茶叶和兴建茶叶加工厂的权利,还得到比其他国家低三分之一的税率。直接结果是,俄商的轮船开始在汉口装运茶叶。茶路开通以来保持了170年的平衡被击破,中国商界被抄了后路。在俄方占据水运交通、通讯手段的绝对优势下,中国商人在茶叶贸易的利润完全被俄国人夺走,生计顿失。短期内,恰克图买卖城数百家中国茶行字号锐减至十余家。至此,绵延二百多年的陆上万里茶路逐步走向没落。而且武夷山茶也由此进入一个蛰服期。

  后来,虽然在太平天国时期,山西商人重新打通了万里茶路(这段历史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有过特别描述),但也是昙花一现,无力回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