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虽然二者合并后处于市场支配地位,但是,其他巨头正在虎视端端,这种垄断地位是脆弱的。例如:百度与美国叫车服务公司Uber Technologies Inc一旦达成参股合并协议,那么,很快就又会形成两家网络叫车巨头。]
原标题:[亦观察] No.405 滴滴快的经典合并背后藏隐患
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正式战略合并,滴滴打车CEO程维与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联合担任CEO,滴滴打车总裁柳青担任合并后公司的唯一总裁,双方并未就合并后的股权分配情况做出说明(2月15日 中国新闻网)。
这次合并,双方从开始谈判到最终达成合并意向历时22天。从向社会放出合并消息看,仅仅20几个小时。滴滴快的闪电合并将成为“中国并购史上最经典的一页”。
合并是明智之举。可以避免恶性竞争,不再依靠烧钱来占领市场、争夺客户。对伺机和乘客来说,虽然补贴可能下降甚至消失,但不会再在两者之间举棋不定、为难选择。从“省心”角度看,也算都有益处。
仅从此前二者恶性烧钱竞争看,烧钱对二者都不利,貌似这次合并就是为了不再烧钱。不过,笔者认为就是此前二者疯狂烧钱,带来的效果和利益也是非常明显的。二者烧钱竞争使得伺机和乘客以最快时间认识、使用了网络叫车软件,正是二者烧钱竞争使得高科技网络打车方式迅速占领市场、进入百姓视野,对传统方式带来挑战,也方便了乘客。一定程度上说,滴滴和快的的网络叫车软件突袭而来,特别是后来的专车出现,正在撼动目前死板一块的出租车市场,倒逼其不得不启动深层次改革。如果没有滴滴和快的二者疯狂烧钱,网络叫车软件不会迅速进入出租车市场,出租车市场死水一潭状况仍在维系。一句话,二者的烧钱没有白烧。这种烧钱最起码起到了广告效应。
更大的意义在于,阿里、腾讯两家由冤家到儿女亲家,绝对是一件大事情。两家公司合并成功并不仅仅在快的和滴滴两家打车公司本身,而是会引来阿里和腾讯这两家冤家巨头多年多领域鏖战一个较大变化。或许会使得这两家巨头今后的恶性竞争烟消云散,进而出现和为贵的局面。比如:微信和支付宝等方面寻求更宽领域的合作而不是争斗。
这样的话,不仅对两家巨头有利,而且也给客户和消费者带来利好。两家巨头合力合作将对传统经济领域带来巨大挑战,比如: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挑战将进入白热化。
不过,被誉为“中国并购史上最经典的一页”的合并背后也有隐患。
会否很快形成规模经济的自然垄断。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到1.7亿。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合并后的新公司在中国打车APP市场份额中将占比超过90%。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经营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以上,即可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显然滴滴和快的合并后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二分之一,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没有疑问。
但要区分几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与是否利用市场支配地位谋取垄断利益是两个概念。只要二者合并没有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去损害消费者利益,打压竞争对手,就不会被反垄断调查。
按照目前高科技最为先进的美国后来的做法看,对通过创新创造的高科技公司形成的自然规模垄断现象采取了最大容忍。因为这些公司没有让效率损失,这些公司创新力极强。保护效率和创新是美国这几年对高科技公司涉嫌垄断“高抬贵手”的原因。值得中国借鉴。
再者,虽然二者合并后处于市场支配地位,但是,其他巨头正在虎视端端,这种垄断地位是脆弱的。例如:百度与美国叫车服务公司Uber Technologies Inc一旦达成参股合并协议,那么,很快就又会形成两家网络叫车巨头,
最闹心的还是二者合并后的内部事务,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上如何恰当处理。股权如何划分?从目前没有公布公开股权构成看,一定是谈判上有纠纷和难度。滴滴打车CEO程维与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联合担任CEO的一山容二虎现象,今后会否出现裂痕?“合并后,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将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那么业务领域如何划分?是按照板块还是按照地域?两个品牌独立运行,会否降低司机和乘客的选择体验呢?内部一系列问题处理上非常棘手,一招不慎就会预留很大隐患。
总之,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合并的意义深远而广阔,而面临的内部现实问题也需要双方拿出智慧来应对解决。
本文为余丰慧授权网易财经《亦观察》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网易立场。
作者为经济学者,注册高级咨询师,著名专栏作家,知名网评人。
>>上一篇:日家电企业为何失败中国市场?
>>下一篇:团购之王如何走出庞氏骗局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