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星座 > 正文

滴滴快的合并?欲盖弥彰而已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5-02-13 17:09:24   作者:gdqy

滴滴快的合并?欲盖弥彰而已


[摘要:在这场看似闹剧的背后,更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这个产业产生一些结合,其所谓的合并很可能是欲盖弥彰。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当前不可能合并的原因,还在于其双方背后的“支持者”阿里与腾讯。众所周知,这两家企业当前正在进行激烈的“红包大战”,且争的面红耳赤,甚至双方不惜牺牲用户体验屏蔽对方的链接。]

原标题:[亦观察] No.401 滴滴快的合并?欲盖弥彰之举而已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打车领域两大巨头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即将合并,合并后成立的新公司估值超60亿美元。消息还称,两者合并后将结束两者当前的恶性竞争,即两者当前重金补贴司机与乘客的价格战,两者合并后的新公司可以完全占据打车市场主导地位。

稍早一些时候,也曾有过相似的报道或消息传出,只不过报道的主角是滴滴打车与易到用车,以及刚刚被百度拿下的Uber与易到用车合并,不过事后都已被双方否认。这次也是如此,快的打车CEO陈伟星在其朋友圈中对于该报道给予否认,滴滴打车的投资人也对该消息进行否认。

是闹剧,还是欲盖弥彰?

在这场看似闹剧的背后,更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这个产业产生一些结合,其所谓的合并很可能是欲盖弥彰。那么两家公司结合背后受益方是谁?从目前来看,如果两家企业结合,其受益方主要是操作该项目或同类项目的财务顾问机构(含真正要出售的竞争对手),以及两家公司早期的投资人。

操作该项目的财务顾问机构获利逻辑非常清晰,而操作同类项目的机构获利则需要解释一下。假设Uber想收购易到,但当前局势下易到在用车(非出租)市场的市场地位还算不错,则不会答应百度的邀约,如果Uber利用滴滴与快的合并的消息向易到施压则很有可能促成交易,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

由此可见后者的可能性不大,同时打车领域正值风口浪尖。无论是滴滴打车去年的7亿美金融资,还是快的打车今年的6亿美金融资,都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其的青睐程度,这种时候套现的可能性不大,毕竟用车领域当前的发展还算不错,所以说这双无形的手极有可能是某家财务顾问机构。

另一方面,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当前不可能合并的原因,还在于其双方背后的“支持者”阿里与腾讯。众所周知,这两家企业当前正在进行激烈的“红包大战”,且争的面红耳赤,甚至双方不惜牺牲用户体验屏蔽对方的链接。如果真像传言那样,未来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将融合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当前也不至于争成这样。

所以说这极有可能是少数利益者欲盖弥彰之举,总之滴滴快的合并的可能性极小。

滴滴快的合并?欲盖弥彰而已

用车市场的价值并不止如此

其实在我看来,出行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其价值并不亚于微信这样的社交诉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看,衣食住行则是人生存之本,是第一个需求层次,与微信这类的社交需求相比,其对于人更为迫切。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它的价值,再从使用频率来看,其甚至可以作为“用户入口”使用。

再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当前的战略,以及发展轨迹可以看出,这两家企业想要的远不止现在如此,或许他们所需的就是连接一切与出行相关的服务。当前可见的是,出租车用车与商务用车市场,未来并不排除这两家企业将会涉足现在较火的代驾与团体用车(含拼车),甚至所有出行市场。

可能很多人关心的政策问题,我想这最不是问题,特别是在滴滴、快的、易到等进行大额融资后,政策将不再是问题,否则那么多钱也不敢进来,毕竟这样博弈的成本太高,要知道这些投资机构的风控部门可不是吃干饭的,他们会尽量控制博弈成功的概率。譬如在专车领域,他们都在使用的“挂靠”(即互联网企业、私家车、租赁公司、壳公司的四方协议),易到用车更承诺私家车主,若在使用易到过程中,被相关部门查处,一切损失由易到赔偿,可见政策是如此薄弱。

至于变现也不是问题,当出行市场的竞争趋于平和后,他们完全可以向司机收取服务费用,最简单的就是淘宝那套方法,向B端售卖服务,从而提升B端订单量与成交量,也可以尝试向C端收费,提升B端响应与价格优惠,更可以扩大当前的盈利模式,直接售卖“广告”,总之变现的可能很多。

不仅可以连接出行相关,还可以尝试与其他商业进行连接,而这正是微信当前所不具备的。就像我们习惯用大众点评寻找美食一样,一旦习惯养成,除非致命性的产品失误,否则在产品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用户不会轻易离开。

本文为卞海峰独家授权网易财经《亦观察》专栏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网易立场。

作者为国内知名评论人、投资人,资深互联网媒体人、互联网营销实战专家。拥有多年4A公司、互联网公司营销经验,同时身兼多家企业营销、传播、战略、财务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