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星座 > 正文

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行 或趋向6%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4-12-02 10:36:54   作者:gdqy

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行 或趋向6%


一、今后数年时间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行,可能趋向6%

2003-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0.45%,而2008-2012年年均增长只有9.27%,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没有超过8.5%,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下降到7.8%以下,目前下降到7.5%。预计未来3-5年内,速度将下行到7%以内甚至更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向下降有其客观性,如果未来2年速度依然保持较高增长而不下降,2017-2018年可能出现严重的过剩乃至经济速度负增长。

我国经济已经有了30多年的高增长,目前进入了真正的产能过剩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基本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难以再现过去的高增长。因此,对经济增长速度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能对速度下行焦虑、着急。

(一)经济增长速度下行是经济运行规律的反映

一是我国宏观经济周期处于转折阶段。过去30多年,我国存在经济增长周期。基本上是逢3的年份开始加速增长,逢8年的年份下跌。如1983年,1993年,2003年后经济加速增长,而1978年,1988年,1998年以后经济下行,其中有内外因素和政府换届因素的作用。2008年这个周期内,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有所下降,但应对危机后,经济速度没有下跌,而是继续增长,本来5年转折的周期延长到10年,带来了很多后遗症问题。2013年我国经济速度开始下行,这是大周期的转折和调整,未来的速度难以超过7.5%,尤其是经济转型升级、新兴城镇化和对生态的重视,对政府行为约束机制的改变,使我国经济周期进入了转折阶段,增长更多关注质量、效益和环境。

此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同样一个百分点增长的绝对规模差别很大,我们难以再现过去的高速增长。我国资源、环境、技术创新和品牌和劳动力成本等,都不支持未来10年的年均速度在7.5%以上,十二五规划的年均速度为7%,相对客观,今后年度和五年计划都不应该超过7%。

二是房地产繁荣周期基本结束,进入相对平稳发展阶段。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繁荣,房地产是牛鼻子。2007年初我国就提出让房价回归理性,2008年我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正要压缩产能,调整经济结构,但2008年9月的美国金融危机打乱了我国的部署,政策逆转,房价也由下跌突然大幅度上涨,并带来相关产业的繁荣和产能扩张。但房地产繁荣具有周期性、阶段性,国外周期一般是5-7年,如美国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后,小布什政府以住房和住房信贷等资产证券化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2008年就出现了次债危机。日本1984-1985年汇率升值,土地价格暴涨,1989-1990年出现了股市、房地产价格暴跌。欧洲瑞典、西班牙的房地产市场繁荣也没超过7年。我国房地产繁荣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算起,按照7年周期来计算,已经有了两个周期。按照10年(包括12)周期计算,2013-2014年也是重要转折年。经济周期实际是集体行为规律的时间传递过程反映,从诸多现象看,目前已经进入周期尾期。

三是产能、供给出现了周期性相对过剩。这是影响当前和今后经济速度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以前政府和政策每次判断产能过剩,后来不仅不过剩而且产能大幅度扩张。煤炭产量在1998年13亿吨的时候就说过剩, 2007年产量25.26亿吨,2013年38.8亿吨。钢铁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说过剩,10年以后依然判断过剩,2008年我国钢材产量达到60460亿吨,2013年达到106762亿吨。家电、纺织以及光伏、风电等都出现过类似情况。

应该说年,过去10多年的产能过剩,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世界市场以后得到了有效消化,产能不仅不过剩甚至短缺;在中国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村城镇化以后,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都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和开拓,也消化了过剩的产能,并带来产能扩张。但是,本轮产能过剩与以前产能过剩最大的不同,全球化后的产能过剩,难以通过贸易再次消化。同时,过去的高速增长,中国无论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都进入了相对成熟阶段,市场相对饱和,农村和城市的市场深化和开拓潜力逐渐消失。

有人提出将过剩产能转移出去,但不容易实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能国,其产能过剩带动全球过剩。危机以后,欧美发展实体经济,以及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政策优惠,吸引了很多中国企业投资,加剧产能过剩。全球经济从虚拟经济竞争走向了实体经济竞争,走向了制造业的中低高端产品竞争。欧美的贸易投资谈判和多国协议,也使其贸易增长扩大,挤压我国的市场。

(二)经济速度下行是经济增长动力要素作用的结果

一是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弱化。金融危机之前,我国贸易年均增加绝对额基本不超过2000亿美元,金融危机以来不超过1600-1700亿美元。因此2012年以来,我国出口从过去的年度增长20%以上下降到8%以内,今后实现年度增长7.5%都很困难。危机以来,我国出口总额不断创历史新高,但大部分传统产品到2013年出口数量基本没有创历史新高(参阅表2),这也表明国际市场的需求趋向饱和。今年前9个月,钢材出口6534万吨,同比增长39.3%,数量与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消化了近八成的钢铁产量增加量。但出口钢材均价为783美元,价格同比下降近10%,彩电增长37%,价格从去年189.2美元下降到180美元,企业仅仅依靠退税生存。国际市场的增长虽然依然有些潜力,但由于恶性竞争,双反等因素,潜力有限,价格下跌会导致亏损,不可持续。

二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趋向下降。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增长的主要动力,但随着投资占GDP比重提高,投资效率下降,投资的动力也在衰减。2000年我国当年投资占GDP比重33.18%(参见表1),投资0.33元人民币可以创造一元GDP,到2008年需要投资0.55元,2013年需要0.78元,2014年需要0.83元,投资效率下降,投资动力消失。2003-2012年,我国投资年均增长20.29%,2008-2012年增长24.03%,2013年下降到20%以下,今年将下降到16%左右,预计明年更低。投资下降一方面在于产能过剩,企业难以找到投资回报合适的项目,另一方面在于投资效率持续下降。当然,投资动力下降的原因也在于投资的资金来源动力枯寂,利率高。外汇占款持续、大规模增加是2002-2011年投资冲动的资金基础。2012年以来外汇占款增加速度趋向放缓,甚至出现下降的现象,导致银行贷款增长趋向下降,当然,利率持续高企,投资成本高,也影响着企业投资积极性。

三是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一直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其动力也在衰减。2003-2012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89%,2008-2012年达到17.58%,2008-2012年消费年均增长比2003-2012年高出1.69个百分点,不如同期投资高出3.74个百分点和信贷高出2.23点,但2012年以来消费就先于投资急剧下降,从2011年的增长17.1%下降到14.3%,今年8月以来同比增长下降到1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