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6月22日讯 “对冲基金在中国发展正逢天时地利,但因为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还需要一个孵化的过程。目前中国的对冲基金还面临对冲工具不足、融资融券成本昂贵等挑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在上海交大金融MBA-财富金融论坛上对网易财经表示。
严弘所称的天时即指,2010年融资融券的推出和股指的投资为对冲基金做双边市场提供了契机,而国债期货的推出也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另外,一些海外引进的对冲基金通过QDLP的渠道,也为国内的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渠道。
在地利方面,则包括国家金融开放和创新战略发展的地位,以及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推进和金融改革等因素。“这些都使得我们在投资的方向和投资的手段上,有了一些新的期望。”严弘称。
此外,严弘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亚太地区对冲基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球来说是对冲基金行业发展最快的一个地区。非本土对冲基金对中国通过QDLP和其他的渠道也会有一些渗透,同时对中国对冲基金行业的发展也会起到相应的影响,
尽管在中国发展对冲基金面临很好的机遇,但严弘认为,鉴于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在海外同行的投资手段到了中国还需要接地气,需要一个孵化的过程。
严弘认为,中国对冲基金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对冲工具的不足,以及融资融券成本的昂贵,同时面临第三方服务体系的匮乏。
“对冲基金的发展非常的迅猛,对相关的服务有很大的需求,同时监管体制目前有很大的限制,有传统的以及对对冲基金本身缺乏了解所造成的限制。同时,很多投资者也许在过去投资到信托或者其他一些资产里面,隐含了一些刚性兑付,或者隐性担保的局面,使得大家对投资合理回报的认可程度可能预期会有问题,这个可能对对冲基金在下一步发展,特别是投资到二级市场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障碍。”严弘对网易财经称。(网易财经 赵婷)
>>上一篇:内房股恒大悄然加码商业 称楼市已开始回暖
>>下一篇:2014年6月23日早间财经要闻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