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5月10日讯 1990年起,台湾当局放开了民营银行,随后两年间设立了16家民营银行,利汇率自由化配合新民营银行的进入市场,导致竞争加剧,台湾整体银行存放款利差由1999年最高3%下降至2009年的1.22%,跌幅达60%。但是,16家民营银行“到目前真正仍然存在的民营银行只剩4家”。
5月10日,在第十二届华人企业领袖(上海)峰会上,富邦华一银行行长詹文岳,在谈及台湾当局利汇率自由化进程时直言,民营银行的加入配合了利汇率的自由化,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巨变,就是整个利差的缩小。但是民营银行并不好做,当时成立的16家民营银行,有12家“不是被整合、被并,就是现在被卖给国外的VC、国外的一些基金”。
据詹文岳介绍,台湾当局用15年的时间在1989年完成了利汇率的自由化。其利汇率自由化进程和大陆当前经历的环境形势类似,台湾当时发生的几件事,“目前大陆市场在发生当中”。
据介绍,从1980年开始台湾的贸易顺差逐年增长,当时台湾因为依赖出口,累积了大量的外汇,到1986年,其外汇储备达到4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但这对其货币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当时台湾当局为扶植出口产业,维持货币的稳定,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86到1989年三年间,房地产的泡沫、股市的泡沫破灭,股市从三千点到一万两千点。
因为这个巨大的代价,1987年第一季度末,台湾转而采取让新台币快速升值的政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新台币升值三分之一,新台币兑美元的汇率40:1升值到26:1,实现相对均衡状态。
资料显示,台湾当局1987年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机制,大幅放宽外汇管制,经常项目的外汇收支完全实现自由化,居民可以自由地持有和使用外汇;1989公布取消放款利率上下限及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规定,存放款利率至此完全自由化;1989年废止了中心汇率制度及汇率波动的幅度限制,采用以自由议价为基础的新汇率制度,汇率开始由外汇市场的供需自由决定。
詹文岳表示,在利汇率自由化之后,1990年台湾基本上开放了民营银行进入市场,随后两年间设立了16家民营银行,“受迫于新银行的加入,整个市场发生了极度的竞争”。
据悉,利率自由化配合新民营银行的进入市场,导致竞争加剧,银行存放款利差减少,台湾整体银行存放款利差由1999年最高3%下降至2009年的1.22%,跌幅达60%。
但利差的急剧缩小导致部分金融机构经营绩效低落,从1990年至今,16家民营银行只剩下4家,詹文岳直言,民营银行并不好做,当时成立的16家民营银行,有12家“不是被整合、被并,就是现在被卖给国外的VC、国外的一些基金”。
詹文岳表示,银行业是一个极端的受保护,也极端受监管的行业,所以很少主动创新。一般会导致金融业创新的触点包括了危机的发生、竞争的压力、技术的提升、财务回报的追求、环境或趋势的改变、政策的干预或指引。
但他指出,当前大陆金融业是六个触点并存,“从这六个触点的角度来看,今天大陆的金融业所面临的正是一个大的时代”,“目前对于大陆的金融业来讲,变革、创新已经不是选项,是必然”。
詹文岳还表示,从台湾利汇率自由化经验来看,事业部制的改革、中间业务收入的提高、混业经营的模式都是决定金融机构将来成为整合者的重要创新。
其中,在利汇率自由化之后,“台湾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为了要追求获利,过去的管理方式不能存在了,所以全部转成了事业部制,最具体的表现就是把法人金融分成大企业、商业金融、中小企业,个人金融分成了财富管理、个人信贷和信用卡,而且彼此不相隶属,各自有各自的后台,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詹文岳预计,大陆的金融市场一旦实施利汇率自由化,有能力做事业部制管理的金融机构,基本上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整合者,而不是被整合者。(刘宝兴)
>>上一篇:胡伟东:新国九条不算重大利好 完善退市是亮点
>>下一篇:上海自贸区海关方案曝光 下月完成中央监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