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生活 > 家居 > 正文

结缘"纳米硒",打造中国"硒旺"品牌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20-07-02 11:05:25   作者:yejie

  上世纪末市场经济进入了快车道,于霞飞第一次在国家973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张立德那里听到了"纳米硒"的概念。凭着敏锐的判断力,她与四通集团董事长沈国钧,在张立德教授的引荐下认识了纳米硒发明人张劲松、高学云两位博士。

  1997年,在一次实验后的意外中,两位博士发现了结构稳定的纳米硒,他们兴奋的做了深入研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ZL97107038.5)、1998年度国家级新产品和卫生部1998年134号保健食品批文。

  作为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首创项目,纳米硒的发明,让中国站在了纳米研究的最前沿。而事实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在对硒的研究上对世界做出贡献了。早在1935年,严重缺硒地区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了心肌病患者,患者头发和血液中的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居民,克山病由此得名,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入基层,控制了克山病,也让人们因此知道缺硒会直接影响健康。此后,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成年人每天硒摄入量标准。2014年,中国营养学会把硒的日营养摄入量最低量上调到60微克。为世界硒的膳食标准提供了依据。

  于霞飞说,"有一句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现在是信息时代,将来是纳米时代',我们既然已经有了世界最领先的技术,就应该把纳米硒带给同胞。"2000年,上海四通纳米技术港有限公司,买下了红色单质硒(纳米硒)的全部知识产权,之后四通纳米港又将"硒旺NANO-SE"商标在亚州、北美、欧盟等多个国家登记注册,被评为上海市高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国际上首个成功产业化的纳米硒保健品—'硒旺'纳米硒胶囊)

  大力投入科研,十年"磨透"纳米硒毒理

  随着科学家对硒的研究日渐深入,其在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抗癌和预防慢性病发病率的作用已为世界公认。在发现纳米硒之前,传统硒占据了市场大半江山,但其特点是营养剂量和毒性之间范围比较窄,尤其当硒作为抗癌补充剂或者放化疗辅助时,大剂量的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各国科学家研究了很多硒化合物,试图寻找活性高、毒性低的硒形式,但却始终不尽人意。

  纳米硒的诞生能解决这个困扰以久的毒性问题吗?北大数学系出身的四通纳米技术港董事长沈国钧拿出了数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公司对待科研及产品的全过程精益求精,生产出更安全的产品,才能放手进行市场推广,这样消费者服用才能更放心。曾做过三年医务工作者的于霞飞总经理也一拍即合:"在当时来说,纳米技术太新了,所以我们反复对它的毒理进行了研究。"于霞飞回忆道。发明人张劲松也曾说,要把毒理问题做透,是科研人员和推广企业肩负的责任。

  2003年,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亲自设置方案和直接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进行了亚慢毒性研究实验,硒旺纳米硒(红色单质硒)同无机硒(亚硒酸钠)和有机硒(硒蛋白)在同等剂量下进行对比实验,观察指标包括:动物体重、血液学、生化指标、脏器、病理组织学等实验结果证实,纳米硒在同等剂量下的安全性最高。

  (经鉴定,同等剂量下,纳米硒与有机硒、无机硒相比拥有更高安全性)

  陈君石院士一直对纳米硒的基础研究,有效性和高安全性持续地给予关注和指导。四通纳米技术港大力支持张劲松教授等对纳米硒的有效性和高安全性及不同尺度的效应研究。企业科研团队用了十年"磨透"纳米硒的"习性",得到了国际认可,近百篇关于纳米西的研究文章发表在中、美、德、英等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其中不乏影响因子高的SCI论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组织专家进行纳米技术全面的安全评价并出版专著《纳米毒理:体内体外研究模型》(Nanotoxicity,Wiley,2009)、《系统毒理学手册》(Systems Toxicology, Wiley,2011),纳米硒发明人张劲松的研究结果被两书采纳,可见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已拥有话语权。

  权威认可 硒摄入与病毒治愈关联显著

  美国著名病毒学家威尔·泰勒教授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病毒硒蛋白理论,他通过研究认为一些由病毒(流感、肝炎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引发的疾病患者体内存在缺硒的情况,补硒有利于抑制病毒的复制。2003年,泰勒教授曾欲与纳米硒硒旺科研团队核心张劲松教授合作,研究硒含量高低和SARS的关系,却因病毒悄然消失而中断。2020年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尽管湖北一度成为风暴眼,但湖北省恩施市是全国硒摄入量最高的地区,17年前的研究是否仍有意义?"年三十晚上,张劲松打电话给我,跟我说这一次他想继续未完成的研究。"CEO于霞飞对此表示完全支持。

  这一次,终于传来了激动人心的消息,中、美、英三国病毒学、营养学教授对包括湖北恩施在内的17个城市的新冠肺炎出院人群与所在地区硒状况进行了关联性研究,结果再一次证明了病毒硒蛋白理论的正确性。结果发表在世界营养学权威研究期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牛津大学学术期刊网、美国学术搜索引擎科学日报(ScienceDaily)等专业网站都刊载了这项针对包引起全球抗疫的营养学人士的高度关注。

  研究结果为世界营养学权威研究期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认可,这也似乎再次印证了病毒硒蛋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