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这和现下火热的020平台、B2B平台、B2C平台一样,属于中间商平台,只不过顾客需求不同,彭海平提出,P2P(peer-peer)属于个人对个人模式的民间网络小额借贷模式。P2P平台早在2006年已经成立,概念来源于英国。当时的国人很少涉足这个领域,直至2010年至2013年P2P平台才开始蓬勃发展,甚至以每天1-2家的速度疯狂增长。不过2018年后这类平台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股侠彭海平带大家回顾一下这类平台的运作模式和类别。
P2P的主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银行系
银行对于P2P的准入标准是比较严格的,首先从平台背景入手,看这类平台是否具备金融从业经验和背景,以及风投背景是国资还是上市企业;业务模式是否规范及具备创新精神,因此使得一些中小型P2P平台望而却步,不过这也促成了银行大大降低了借贷风险,不够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与此同时,收益也不会太高,只是略高于银行理财产品,对于部分投资人的吸引力有限。
上市公司系
这种模式的持续火热的势头,势必引起一些企业的入场,其中一些上市企业带着雄厚的资金入驻,主要进场的企业渐渐发现只是遵循传统的业务是远不够的,开始寻求多元化的发展;同时这些企业借助自身优势,打通上下游企业运作情况,掌握其经营运作的真实状况,甄别优质借款人,是融资得到安全保障;P2P属于互联网金融投资板块,又受到了资本追捧,或许通过控股收购P2P平台来实现自己市值管理的短期目标。
国资系
国资系的P2P行业风投优劣势十分明显,优势是在国有背景的保障下兑付能力和业务模式安全性很高,且从业人员的素养较高,但国有企业还是偏向于线下,它的劣势是不具备互联网基因,在互联网产业中缺乏竞争优势,且投资门槛较高且收益不够吸引大众,层层审核机制严重影响运作效率和客源流失。
民营系
P2P平台最早起步于民营平台,数量庞大,但两级分化严重:部分平台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而有些草根平台鱼龙混杂,这一类P2P平台的优势也很明显,门槛低、收益吸引人,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其风险很高、资本实力和风险管控力较弱也是硬伤。
P2P平台最终2018年迎来了分水岭,纵观2018年的金融市场,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债券的违约率大幅度升高,P2P平台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暴雷狂潮,政府出面加强监管,但还是抑制不住这场狂潮,甚至有人说,P2P的平台推出本身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韭菜收割。
不管这到底是一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借贷模式,彭海平呼吁大家在投资时擦亮双眼,仔细甄别,有些光鲜的背后也许是一个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