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鹤:憋在被称作“家”的鞋盒子里3个月,什么都可能发生。从武汉“封城”算起,人们因疫情而闭门不出的日子90天了。在前所未有的居家生活里,圈养的人类创作力达到高值。
一位读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这段时间靠在知乎发表文章,月入4万元,创下他内容付费分成的纪录。疫情期间,许多网站都因大批用户的涌入而崩溃,一些人在观看,一些人忙于创作。
一家数字阅读平台统计网络文学的消费与创作情况,第一季度新增作家30万人,新增作品50万部,“网文创作成为宅家就业的首要选择”,湖北人写作欲望空前,首次入围新增作家省份排名的第六位,而湖北地区用户阅读时间环比增长了43%。
B站发布的《宅家抗疫大数据报告》里,2月18日到3月18日这一个月里,UP主创作疫情相关视频总时长超过6.12万小时,疫情科普类视频获得3.6亿次播放。
大大小小的B站UP主掀起创作宅家生活类视频的热潮,宅家自制类视频播放了13亿次;宅家美食5.8亿次;宅家健身1.2亿次;舞蹈、美妆、练琴、绘画等文化艺术内容累计播放超3.9亿次。人人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现代人保持尽量不出门添乱,在家高频度骚扰宠物、刷剧看直播。全球疫情同此凉热的当下,外国网友同样创作惊人。
日本传说中,有一种人鱼妖怪出没于熊本县水域附近,身披鳞甲,有分叉的鱼尾巴。它能预言瘟疫,保一方平安。日本网友就在推特上兴起画人鱼妖怪的接力,有萌系的、复古风的、美少女感的,还有直接“抄袭”星巴克咖啡标志的,风格迥异,人才辈出。
乌克兰的设计师借经典油画宣传防疫,独自晚餐的耶稣、戴口罩的奥菲欧与没有防护的尤丽狄茜,上帝也用免洗洗手液……盖蒂博物馆则让美国人民扮演名画场景,于是各家各户出现用吸尘器佯装石头、抹布挂在嘴下当胡子等当代大型行为艺术现场。
隔离隔开了距离,但没有隔开喷涌而出的创作激情。宅家创作容易井喷,历史上的诸多名人都证明了这一点。莎士比亚在黑死病流行期间,一年时间里就创作了四大悲剧中的两部,《李尔王》和《麦克白》。没办法,当时伦敦的戏剧行业瘫痪了,文豪失去稳定工作并有大量自由时间,才能文思泉涌。
牛顿也是在隔离期间写出最杰出的一些著作。1665年,黑死病使剑桥大学停课了,马上就要拿到学位的牛顿成了“失学儿童”,回到英国乡下自己搞研究。没有直播,没有网课,不用线上打卡,牛顿在这一年发现了广义二项式定理,并开始发展一套新的数学理论,也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微积分学。不光这些,科学巨人在卧室里玩棱镜的时候还发展出光学理论。他开始思考万有引力定律,说不定是在家太无聊而瞥见了窗外的苹果树。
薄伽丘比较不幸,黑死病袭击佛罗伦萨时,带走了他的父亲,薄伽丘逃出家,在托斯卡纳的艳阳下,幸存下来。这段光景,他写出《十日谈》,这是一群人在瘟疫期间隔离在乡间别墅、互相给对方讲的故事。
那些故事里永恒的意义是爽文里没有的。现代人的创作力转向戏谑、解构和短时间获取流量,不知道能有多少沉淀下来的隔离期作品。大师们远远地站在前面发光,而我们满足于做一只萤火虫。
对于创作者来说,疫情给命运和生活带来巨大冲击,构成创作的富矿。在创作现实主义作品时,不需要交代背景,也不需要刻画生活细节,单是“疫情”两个字就已经包含了足够多的信息,让人自动为故事配上合理的色调。
不过创作者若只停留在描述当下感受,结果很可能是肤浅的,令自己感动和使别人感动常常是两回事。对于我们这些缺乏才情的芸芸众生来说,不要以为在家憋几个字,P几张图就能赚钱了。钱钟书曾说,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把创作冲动误以为是创作才华。20多岁,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多半会认为自己是个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