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健康 > 养生 > 正文

补气血最关键还是在于健脾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8-07-03 16:23:17   作者:艾婷

  人需要有气血,说到底就是脾胃功能要好,因为只有脾胃吸收了才能长气血。那么怎么样才能健脾胃呢?有人说吃健脾的药。但是如果药就能健脾的话,那就太简单了,吃药就好了。其实最好的健脾胃的药是运动。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会增长,这是人体自然之作为,药物的外力作用是没有这么大的效果的。准确的讲是适度地运动。运动过度,会适得其反,大汗出反而会消耗气血。运动的最佳状态是运动到身上发热微汗出。另外,上午运动比下午好。因为上午人体行阳经,顺应其生发;下午行阴经,主静,安静一点,阴血才蓄养。

  最健脾胃的原来如此廉价

  在《伤寒论》的原则里,治病首先要守中建中,就是守中土,建脾胃之运化。脾胃都不运化,津血都不生成,谈何自体免疫力,谈何治病?

  廉价健脾四味:人参、姜炙、甘草、大枣 ,各显神通。

  建中用什么药呢?《伤寒》里是四味药:人参、姜、炙甘草、大枣,简称“脾四味”。很常见的药,对脾胃最管用的自古以来就是这四味。生姜和大枣已广泛种植,是最常见的食材了。

  中国人早已经将这四味药引入了日常生活之中。很多人追求稀有昂贵的保健品,其实最管用的东西都会被普及,哪里可能昂贵呢?昂贵的多数没太多用。这就是所谓的“老百姓日用而不知。”

  1、甘草大枣最宜补充脾胃津液

  现在说药性,先说甘草和大枣。这两样东西都是甘而微温,煮出来汁液黏黏的甜甜的,所谓甜入脾,能够直接补充胃里的津液,同时性质微温,可以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所以这两样补充脾胃津液最适合。

  2、脾胃寒了快吃姜

  姜,我们知道它温中而发散,能让脾胃热起来运行起来。所以只要是脾胃寒的,一味姜就管用。后世的医学一见津血亏,就喜欢用麦冬地黄来滋阴养血,问为什么不用姜,则答曰姜性热,会耗散津液。津血靠的是脾胃运化而生成,难道是靠生地麦冬里那些黏液直接补进去的吗?

  后世的医学理解问题就这么简单。脾胃虚了寒了,本身就是阴了,麦冬生地之类的滋阴药,也是寒凉属阴,阴上加阴,脾胃就更不运化了。《伤寒》的用药法则是从阳引阴的。阴上加阴必是死路。

  除非阴虚阳亢,脾胃不缺运化之力,才可用麦冬地黄滋阴制阳。我看过很多慢性病的病人,吃了很多年中药的,病没治好不说,看脉证尽是一派阴寒之象,再看吃过的方子,无非就是滋阴养血之类的药。

  3、人参没热能,亢奋阴功效不可替代

  人参这个药要多说几句。后世说它补气,“气”是什么?从医理上来说,气是“阳”,是能量,是无形的气化物质;与气相对应的是“血”,血是“阴”,是有形的物质。

  既然“气”是能量,气化是需要热能的,所以姜桂附是气化药;“味”是有形物质,像地黄阿胶这样没什么香气,却很粘稠的东西就是典型味厚的,所以补阴。药物主要是以“气”和“味”两个方面组成的。

  人参呢,人参在土里长得很慢,得土气最厚,所以补中入中焦。具体是怎样的能量运作呢?它的“气”是一种很厚郁的参香,所有香的东西都有刺激亢奋的作用。这种气有没有热能呢?我们尝一下就知道了,它不辛不辣不麻不热,没有热能。

  所以人参亢奋的是主要是“阴”的层面,“阳”的层面居少。《伤寒》里人参是用来救阴的。药物里亢奋阳的药居多,能亢奋阴的很少,这就是人参作为药物的不可替代性。

  经方里人参寒热不禁,既能合温热药治阴证,也能入白虎汤之类的寒凉之剂治大热伤津。后世说人参补气,所谓“阳化气、阴成形”,人参既然没有热能,哪里能阳化气呢?

  还有一味所谓的补气药黄芪也是如此,黄芪的作用类似于人参,也是没有一点热能的,只是黄芪的性味更轻更升能往表走,能滋养表而已。后世的中医却惯用这两味药治虚寒之证,说是补气。

  有一个癌症术后的病人,四肢冰冷懒言少气,脉沉弱得摸不到,已是四逆汤的症候,非姜附不能救的。去找北京一个大医院的专家,没用姜附,主药是五十克黄芪。后世对药物的认识阴阳混淆,气味不明,陈陈相因,人云亦云,以至于中医落到了今天这个境地。

  总结一下脾四味的作用:炙甘草和大枣,甜而微温,能快速补充津液。炙甘草补中最速;大枣微香,更能帮助脾的运化。甘草色黄而偏白,偏向于补津;大枣色外红里黄,兼能补血。姜是亢奋阳的,运化脾胃而去寒。参是平性,是亢奋阴的,生成津液。这四味药各司其职,在临证上可以选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