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健康 > 养生 > 正文

中医:被吃到濒危的禾花雀 真的没有“壮阳”功效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8-03-04 09:46:06   作者:gdqy

  鲤鱼、牛蛙、小龙虾、大闸蟹……这些被称为入侵物种的生物,在其他国家泛滥成灾,在中国靠“吃”就能解决,甚至有些被吃到需要靠人工养殖,才能继续生存。

  中国人能吃、爱吃、会吃的特点可谓众人皆知。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能变成碗里的食物。

  因为传说有壮阳的功效,禾花雀,这种曾经非常普遍的鸟类就遭此厄运。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将禾花雀列入“极度濒危”等级,离灭绝只差一步。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为你揭秘禾花雀“壮阳骗局”的真相。

  受访专家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 陈诗慧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谭羚迪 胡若成

  从铺天盖地到濒危

  禾花雀,学名“黄胸鹀(wú)”,是一种小型鸣禽,在北半球繁殖,在我国东南部过冬。

  每年秋天,从欧洲和俄罗斯飞来的禾花雀会在广州田间的草丛中夜宿。

  夜幕降临时,“雀农”们便在草丛周边布下捕鸟网,将熟睡的鸟一网打尽,一般每网能捉到一两千只,一个捕鸟季节能捉到几十万只。

  这是1996年我国一位鸟类专家所发表文章中的观点:

  珠江三角洲的雀农每年秋天捕捉掉大量禾花雀,增加了副业收入,减少了来年禾花雀对农作物的危害,开创了一年一度的禾花雀美食节……它们明春返回北方繁殖出新的一代,不用担心会造成禾花雀灭绝的危险。

  在此后的20年里,欧洲和俄罗斯就发现在那里繁殖的禾花雀急剧减少,在欧洲繁殖的种群估计从几十万只减少到了几百只。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新评估认为,全球的禾花雀在过去的三代内(约11年)减少了84%,已经属于极度濒危级别,仅次于灭绝的物种受威胁等级,距离从这个星球上消失仅有一步之遥。

  吃禾花雀没有壮阳功效

  人们最初选择吃禾花雀是因为它们泛滥,且广东有“宁食飞禽一两,莫食地下一斤”的食鸟俗语,认为禾花雀跋涉万里南飞度冬,肉质紧实轻盈,必有“补肾壮阳、祛风通络、壮筋健骨”之功效。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陈诗慧介绍说,禾花雀能壮阳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在历代中医典籍中,从未见有关于禾花雀肉有补肾壮阳功效的记载,即使在现代生精壮阳的药膳汤谱中,也鲜见有禾花雀的踪影。

  作为飞行量较大的鸟类,因为脂肪的含量较少,禾花雀的营养价值与鸽子、鹌鹑相差无几。

  可能是濒危来得太突然,保护名录更新都赶不上禾花雀远去的步伐。禾花雀这种全球极度濒危的鸟类,在中国的法律体系里没有受到应有的特别关注。

  由于法律保障有限,森林公安只能与捕鸟者打游击战,并不能把涉案人员抓起来惩处。唯一能做的是把缴获的禾花雀放飞,而它们可能飞到下一个山口,又撞上了鸟网。

  同属兄弟也成了“替死鬼”

  20年来,随着禾花雀的价格越炒越高,也随着食客的购买力越来越强,相似物种已经开始替禾花雀当替死鬼了。

  首先是同属的兄弟栗鹀,这种鸟因为长得像禾花雀,已经开始被当作“禾花雀”捕捉。

  2016年《广西法治日报》报道,林业部门在一次行动中缴获放归了911只“禾花雀”,但看照片上的鸟,大部分却像是栗鹀。

  林业部门尚且分不清,盗猎者更不会介意用栗鹀代替禾花雀。虽然栗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级中还是无危,但别忘了,禾花雀曾经也是无危。再这么一次900只地抓下去,栗鹀种群下降也是早晚的事。

  田鹀,也是禾花雀的同属兄弟,它们的处境就更惨一些,由于滥捕和栖息地退化,种群数量在过去30年内减少了75%~87%,2016年受威胁等级从无危升级为易危。

  鸟类学家发现,这急剧减少的架势与过去30年里的禾花雀和圃鹀非常类似,田鹀很可能会步其后尘,迅速离我们远去。

  就算禾花雀被抓完了,事情也不会结束。长相与它相似的小鸟会被抓来当禾花雀卖,只要仍然有人捕捉、贩卖和消费野生鸟类,对类似小鸟的威胁就不会停止。

  禾花雀和其他迁徙经过中国的小鸟,不仅半途会被抓去卖,它们所喜欢栖息的荒草滩和农田,也不乐观。

  不是被盖上房子,就是被铲掉种树;而农田除了面临着开发建设外,还有滥用农药的问题。

  深受栖息地丧失困扰的也是禾花雀的同属兄弟——栗斑腹鹀,全球仅剩不到500对,2010年被评为濒危,如无新种群发现很快会升级为极度濒危。

  2016年,70余年来第一次,在北京市密云水库一带发现了十几只的栗斑腹鹀越冬种群,观鸟界欢欣鼓舞,以为它稍微离灭绝远了一步。

  不料仅数月后,这群栗斑腹鹀越冬的灌丛就被铲平,种上了杨树和松柏——所剩无几的栖息地又少了一片。

  警惕寂静的春天

  小鸟数量持续减少最直接的后果,早已是中小学课本里的老生常谈:生态失衡。

  禾花雀、栗鹀、田鹀,以及其他一系列长相差不多的小鸟,多以草籽和昆虫为食,尤其在繁殖季节会捕食较多昆虫,是控制昆虫数量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为猛禽和蛇类等捕食者提供了食物。

  这一类鸟的减少会导致害虫泛滥,农作物受损;人类为了限制害虫大量使用农药,又会进一步毒死害虫的天敌和更高级的捕食者,造成恶性循环,最终迎来寂静的春天。

  人类的行为左右着许多物种的生死存亡,而我们却往往面临失去,才想起自己多么需要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