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人们的抵抗力较低,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日常保健,吃穿住用行各方面都要注意,这样才能守住健康,健康过冬季。那么冬季如何养生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冬季养生的五个小秘诀。
一:食疗排寒,红糖姜汤
红糖含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2等维生素。用红糖20克生姜15克,将生姜切片,放入水中煮涨后放入红糖。喝上一碗可排出体内寒气,预防感冒等疾病。
二:敲胆经除寒气
不少人为了改善体寒症状,大量进补,由于循环不畅热气停留在上半身,下半身仍然畏寒怕冷。选择敲胆经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症状,站立后收紧肌肉,凹陷处即为胆经位置,双手敲打至有痛感即可。
三:不喝冷饮
冬日寒气易入体,人们不要喝任何冷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随身携带保温杯,保证每天都能喝到热水,这样做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排出体内寒气。
四:运动锻炼
选择一些有氧运动,例如瑜伽,或健身操在家进行。这样的运动同样有利于提高免疫力,排出体内寒气。
五:按摩促血液循环
用手掌按摩上肢外侧,来回擦40次,直至皮肤感觉微热为止。双手食指中指微分开,手指间夹耳根向上来回擦30次,然后双手并合轻擦脸部,注意碰到眼部时要放轻。
中医提醒,冬季天气寒冷,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寒气入体影响身体健康。另外,人们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饮食方法,可常吃些温热食物,以补身益气。
起居:早睡晚起
中医的养生理念强调“天人合一”,冬季温度较低,日短夜长,阳气较弱,动植物多处于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为来年生长做准备。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特点,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所以初冬补阳,从睡眠开始。建议冬季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
情志:静养心
冬天常听到别人说,“多穿点衣服,别着凉感冒了。”事实上,进入冬季后,人的精神和情绪也容易“感冒”。冬季温度低,据有关研究显示,在低温条件下,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容易产生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会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低温抑郁症”。
冬天养生首养心。保持乐观的情绪很重要,同时适当增加室内的温度和亮度,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另外,《黄帝内经》有言:恐伤肾,恐(惊)为肾志。冬季主肾,所以,从初冬开始应尽量避免情绪上受到刺激,否则容易损伤肾的主藏功能。
运动:推迟晨练,步行为宜
冬天不建议大汗淋漓的运动,会损耗本来就不多的阳气。建议每天行走一万步,不但能保护膝盖受到伤害,还有利于身体血液的循环。此外,冬季外出,尽量少去一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多登高远眺,也有利于情绪的调养,两者相辅相成。
饮食
初冬是秋季与冬季的交替,为了给身体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初冬应该以温补养阳为主,少吃生冷也不宜过燥。为大家推荐几款初冬补品:
补冬食谱1:萝卜炖羊肉
白萝卜:味甘、辛、性凉。萝卜被称为平民人参,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健脾利胃等功效,冬天吃萝卜具有很好的滋润作用。
羊肉:提起冬天就会想到吃火锅涮羊肉。羊肉性温,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体虚怕冷或产后身体虚亏等虚症均有补益作用。
补冬食谱2:霸王花煲猪肚
霸王花:性味甘微寒,具有清热润肺、除痰止咳、滋补养颜的作用,其味清香、汤甜滑,是极佳的清补养生汤料。
猪肚:《本草经疏》中说:“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猪肚性甘、微温,具有补虚损、健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补冬食谱3: 猴头菇鸡汤
猴头菇:性平、味甘。利五脏,助消化,具有健胃、补虚、益肾精之功效。
鸡肉:鸡肉味甘,性微温。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其中,乌鸡更有养血乌发、滋润肌肤的作用。
(清远编辑:dy)
>>上一篇:90后开始“秃”起了
>>下一篇:百香果怎么吃 才是最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