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古人有言:“上寿百二十年,中寿百岁,下寿八十。”作为刚过中寿的人要我谈养生保健实在惭愧。就我个人而言,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长征、艰苦卓绝的抗战,走出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走过了60多年的南粤生涯,至今依然精神矍铄、头脑清晰、身子硬朗,究竟有什么规律、方法可循?我的体会是:若要长寿,人生有度;德善为先,心平气舒;修身养性,广交朋友;坚持走路,基本吃素。
德善为先 心平气舒
人生要内铸精神,外练体魄。以德为先,以善为本,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我自小家贫放牛为生,闲暇时也跟随父亲在私塾里念些书,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当时接受的中华传统文化德与善的启蒙教育使我受益终生。参加革命后,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更是刻骨铭心,形成了铸造我生命和生存意义的精神支柱。正是德与善、党性与人性的融合,让我活得光明磊落,活得心情舒畅,活得快乐平和。我常常想,战争年代里,我们跟着党,提着脑袋闹革命,有多少战友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我自己也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场,三次经历了几乎掉脑袋的险境,在长征途中是朱老总的一句话救了我一命。活着,就是幸运,就是幸福,有什么理由去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呢?后来,有地方组织的同志给我介绍了现在的老伴,我们结婚半个多世纪,既是生活伴侣,又是革命战友,直到今天,依然情深义重。
说到德与善,我尤其要强调家庭对于我们这些退下来的老人们的重要性。我们中国是居家养老,少年夫妻老来伴,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只有老两口相伴和谐了,家庭才会和谐,社会才会和谐。家和万事兴,我们只有在一个和睦相亲的环境里,才能活得心平气和,延年益寿。
若要长寿 人生有度
度,既是标准、程度、法则,更是道义、性德。古人云:厚德载物。这里的“物”包括人一生的寿命、健康、财富、官职、名声等。人生有度方坦然,坦然方能度人生。长寿,不仅仅只是为了让自己活得长久,过得幸福,而是要让周围更多的人过得轻松、愉快,幸福、美满。如果人生只为一己私利,奢侈铺张、挥霍无度,甚至是搞特权,即使饱食终日,活到千岁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我自认为在遵守党的制度、模范带头方面是过得硬的。特别是在“票子、房子、孩子”等“三子”面前问心无愧。我对我的子女说:“不要靠老爸。要靠就靠组织、靠领导、靠同志。”六个子女中,我没有为一个说过话,没有一个享受副处待遇。老五44岁下岗,周围的同志很同情,让我给老部下打个招呼。我说:“工人农民的子女能下岗,我的子女为什么不能下岗?”我在工作时期一些亲戚多次找上门来想让我帮忙,从农村出来工作,我从没答应,老家的侄子、外甥没有出来一个。我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亲戚朋友服务。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一样,现在的司机跟了我近20年,至今还是一名普通职工。
修身养性 广交朋友
修身以立德,养性以会友。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品,就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战争年代的战火硝烟,建国后建设中的千辛万苦,我周围都是一些对党忠心耿耿、无私奉献的老红军、老八路,如今他们大多都不在了,我倍加珍惜那段历史,让子女、秘书给我购买许多反映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光碟,如《长征》等,每天都坚持听,沉浸在其中。回顾离休后的这些年,我始终保持平静、平和、平实的心态,除了参加省委老干部局组织的一些参观考察座谈活动之外,坚持学习书法,学习诗词,以习诗写字记史、抒怀、言志、育人,从中获得生命之趣,同时也获得养生之功。我每天坚持练书法,有时4小时,甚至8小时,把练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调理法宝。这些年来,我写了几百首诗词,出版了《笔墨传情》《瀚墨寄情》两本书法集。其中第二本是我眼疾严重,直到失明后的“盲后集”,让很多后辈为之感叹不已!在常练书法中,为了相互学习,促进自己,我还广交朋友,其中不乏我们这些退下来的省级老干部中的书友、诗友,在交流切磋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由衷的快乐。平时,我还有一个蕴蓄精神、愉悦身心的好办法,就是常听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相声等。特别是双目失明之后,感受传统戏曲艺术之美,更是成为我滋养生命、健康长寿的重要支撑力量。
坚持走路,基本吃素
生活有序,饮食有节,应该是具有健康心态的高龄老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病从口入,这话一点不假。仔细观察现在的儿童,最多病。为什么?因为小孩子的碗里好吃的最多。现在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这都是吃出来的。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现在生活好了,但也要有节制、节俭,惜福。不为别人,起码要为个人的健康、长寿着想。我最讨厌特殊化,讨厌大吃大喝,尽可能安步当车,尽可能家常便饭。离休后把走路锻炼作为生活中的基本要素,有时打一打台球,视力减退后,以走路锻炼为主,天天散步,活动关节。随着年纪的增大,行动不便,特别是双目失明之后,家人和工作人员都劝我减少外出,尽量在家休息。我说:“虽然我眼睛看不见,但我不能老坐在家里,只要我能走,我就要走,就要参加活动,既能做些调查研究,也能从中学习知识。多走走,多听听,生命不息,思想和走路都不能停止。”如今,我的生活安排很有规律,早上起床先戴上耳机听新闻,每日三餐定时定量,从来不吃鱼翅、燕窝等奢侈品,不吃海鲜,偶尔吃些涮羊肉,伙食基本以素食为主。60岁时坚决戒掉了抽烟,酒适量,只偶尔伴着小菜喝点红酒。早晚喜欢喝点绿茶、红茶,或咖啡,特别是晚间一边听着传统戏曲,一边喝茶,那也是我心里最坦然、最平和的时候。
历史在发展,岁月在流逝。活过了一百岁,是我生命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个新起点。毛主席说过,“人总是要死的。”我们终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将激励着我,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将指导着我,连同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一起永远植根于我血脉深处。生存一天,我就要努力学习一天,认真思索一天,快乐生活一天! (寇庆延 口述 赵爱民 郭良辰 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自言自语是心灵良药
>>下一篇:小暑养生:避暑为宜 饮食清淡
-
170 2020-10-27 16:50:06
-
92 2020-06-16 21:06:44
-
97 2020-06-08 22:39:54
-
97 2020-01-04 16:29:41
-
107 2019-12-24 15:54:20
-
102 2019-10-28 18: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