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似乎总是对别人更有耐心,
面对自己的父母,反而失去了耐心,
任由情绪的枪口对准他们疯狂扫射。
你是否也经常对父母说这几句话:
你说的很无心,
但这话真的很“扎心”
1
“好了,好了,知道,真啰嗦!”
父母的啰嗦是他们认为的最有效的关心。你可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能听到爸妈唠叨也是一种幸福,这至少意味着父母耳聪目明,意味着他们有沟通和交流的意愿。
2
“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
在外打拼的儿女常把忙碌挂在嘴边,即便是面对爸妈,也是分秒必争。平时本身见到父母的机会就很少,父母出于关心才打电话来询问,不过是希望听听孩子的近况,再忙,也不要把自己的焦躁表现在电话里。
3
“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老人也是有自尊心的,即便他们行动不便,表达不如我们利索,但他们情感的感知能力并没有退化。子女的一句无心的话都可能成为他们心理的一道屏障,不要让爸妈在我们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4
“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老人身体素质不比年轻人,会力不从心,比如腿脚不好,每天还是愿意爬高踩低,做些这个年龄段看似危险的活动,但这并不是说,子女应该彻底断了老人的念想,那无疑等于跟老人说“你没用了”。相反,我们应该鼓励,但鼓励的同时,要有提醒。有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年龄更年轻的老人拥有更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寿命也更长。所以不要轻易剥夺老人的“成就感”。
5
“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父母有他们那个年代的生存法则,可能如今已经于我们不再适用,但至少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如果老人强行将他们的意见左右子女的生活,子女应该有所保留,但不是粗暴武断地否决他们生活经验的价值。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一家人之间没有谈不开的话,只要心平气和地沟通。
6
“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夹了!”
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难得回一趟家。父母倾尽心力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饭,很想让孩子尝尝这个尝尝那个。这是一种因为幸福而感到的迫切,多夹了一块肉就烦躁,只能说太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心意。别把戾气带回家。
7
“说了别吃这些剩菜了,怎么老不听啊!”
父母那辈人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他们的饮食习惯很难改变。子女既要考虑到父母的健康,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帮他们改掉吃剩菜剩饭的习惯,比如一起吃饭时帮他们把剩菜剩饭打包带走,养一条猫或狗,帮着处理这些剩饭,还能给老人陪伴。
人总有老去的时候,
将心比心,
当你听到这些话语,
你是否感到扎心。
为什么不对身边的亲人多一点耐心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