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健康 > 养生 > 正文

过度消费儿童源于成功焦虑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7-06-16 10:28:01   作者:gdqy

据媒体报道,6岁的望望身上,已经贴有好几个标签——“6岁娃喝两瓶啤酒”“5岁娃会走钢丝”,俨然小网红。大多数人并不认同四川广元市农村青年张禹培养儿子的方式,认为他是个“疯子”“一根筋”。但他说,“我何尝不想让孩子学钢琴、学舞蹈,可我没那条件。”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稚嫩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成为被利用、被消费的对象。6岁的望望,做到了许多孩子没有做到的事情;年龄与角色扮演的鲜明反差,吸引了不少看客的围观。走钢丝、喝啤酒,在焦虑的成年人的鞭策下,望望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在“出名要趁早”的道路上。一些习惯功利和算计的家长,早早地让孩子成为娱乐时代的消费品。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指出,判断消费是否过度的两大标准,即现值最大化标准和可持续性标准。在一个盛行“走捷径”的时代里,网络直播提供了一种利益变现的通道。千方百计地从“娃娃网红”身上牟利,想方设法地通过炒作来提升他们的符号价值,尽管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利益最大化,却背离了可持续性原则,在本质上也是对儿童的一种过度消费。当孩子渐渐长大,再依靠走钢丝、喝啤酒来制造噱头,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时代决定心态,心态映照时代。不愿意让孩子成为普通人,不愿意让孩子过上平凡的生活,一些习惯替孩子做主的家长们,以一种严苛甚至残酷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揠苗助长”。这些“把孩子看作成人”的家长们,忽视了儿童在人生秩序中的独特地位,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利益变现,早晚要为自己的轻率与糊涂付出代价。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存状态。为了实现阶层跨越和向上的社会流动,一些成年人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与平庸生活的对抗中,这些成年人已经承认了自己就是普通人。然而,他们并不愿意过通过辛勤劳动而获得的平凡生活,自己达不到的目标,就驱动、鞭策孩子来完成。

谁走红都不意外的时代里,名利来得快去得也快。沉迷于“娃娃网红”带来的成功幻觉,终究会有“梦醒时分”。就像曾经火爆一时的“拉面小哥”一样,当聚光灯远离、看客转身,曾经风光无限的网红最终回归平凡。成名来得太快、挣钱变得容易,让一些人在欲望膨胀中迷失了自我。只有进行清醒的自我调适,“娃娃网红”的幕后推手才能让欲望号街车停在该停的地方。

农村没有学钢琴、学舞蹈的条件,并不能成为自说自话的借口。稚嫩的孩子走钢丝、喝啤酒,已经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规。更为关键的是,过度消费儿童,不可避免会给孩子的精神家园建设留下“后遗症”。(作者 杨朝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