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健康 > 养生 > 正文

戴隐形眼镜忽略了这件事,严重的可能失明……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7-06-12 19:40:43   作者:gdqy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教授 张丰菊

  隐形眼镜,即角膜接触镜,无论在矫正视力、美化眼睛的颜色及治疗角膜疾病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角膜接触镜,顾名思义就是将一枚有度数的镜片直接接触到眼睛的表面,既能使人清晰视物,又美观方便。

  角膜接触镜根据材质不同,有软硬之分。

  软性角膜接触镜不是人人都能戴,它适合年龄为16~38岁的人群,佩戴者角膜(俗称黑眼仁)表面的形状正常不能过平或过陡,散光须低于150度。

  若是妊娠或绝经期女性、独眼者,糖尿病、甲状腺突眼、精神异常患者,或者个人卫生习惯差、随访的依从性差等,健康隐患大,需要慎重。

  验配隐形眼镜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患者需要医务人员对全身和眼部状况作出评价;

  第二,在精确验光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目的进行验配,要考虑全日佩戴、运动、交际、美容、治疗等目的;

  第三,佩戴者需要定期随访,检查镜片的配适性,有无眼部本身及视物时的不适感,有无感染征象等,必要时及时就医。

  选隐形眼镜学问大

  软镜的材料为塑胶聚合物,柔软吸水,故可塑性、舒适性好。但它不能矫正高度散光,且镜片易损坏及产生沉淀物。软镜有传统型、频繁更换型及抛弃型。

  初次佩戴建议日戴,选择抛弃型或频繁更换型。

  度数较高或佩戴期较长者,应尽量选择超薄型,以增加透氧性。

  操作能力差或度数较低的患者可选择标准厚度或者厚镜片。

  镜片的含水量不同,一般从低含水量开始戴起。

  选择软镜应根据患者的眼部参数决定,通常注意镜片的直径要大于角膜的直径,并注意基弧大小及度数的确定。

  软镜片的护理需要非常精心。佩戴者应根据镜片的类型(日戴、夜戴或长期佩戴等)选择相应的护理液,及时清除附着在镜片上的黏液杂质和蛋白沉淀物,以防感染和角膜损伤。

  佩戴时必须注意手的清洁,使用干净的器皿,禁用自来水冲洗镜片。如果不注意卫生,一旦感染棘阿米巴原虫或细菌等微生物,会导致角膜炎,严重的会失明。

  戴隐形眼镜时,需注意镜片的正反面,戴前把手洗干净,待手干燥后将镜片的正面向上,确认镜片干净、无损后戴入。取出时,也要注意避免损坏镜片,严格遵从医务人员的培训指导。

  硬性角膜接触镜从设计、制作、材料及验配均有别于软性镜,除了同软镜一样能矫正屈光不正外,还补充了软镜的不足。

  硬镜在材料的透氧性、角膜上皮的重塑、高度散光的优质光学性能方面有优势,并且还能针对角膜疾病如圆锥角膜、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等进行矫正。

  目前,临床上的硬镜以日戴型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和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为主。

  日戴型硬镜主要用于各年龄组治疗高度近视及高度散光、不规则角膜及圆锥角膜等。

  近视眼孩子的家长格外关注夜戴角膜塑形镜的相关问题。这类硬镜适用于8岁以上的近视儿童,如果其近视度快速增长,角膜规则性好,近视在400度以下,散光在150度以下,通过夜间佩戴,白天视力可暂时恢复到正常。

  国内外部分临床数据显示,青少年佩戴后与框架眼镜比较,可相对延缓近视的发展,眼轴增长速度相对减慢。

  另外,对于高度近视和高散光眼,在有经验的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夜间佩戴,日间也可基本满足正常工作学习的需要,效果较满意。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原理是它的逆几何设计,即中央平坦、周边陡峭,通过佩戴,可使患者的角膜上皮细胞发生迁移、重新分布,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的近视度数。

  佩戴硬镜与软镜的不同在于,佩戴前需要更加严格的眼睛数据的检测,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个性化验配,并在医务人员的规范指导、定期随访下进行,保证其安全有效,绝对不能盲目佩戴。

  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卫生条件不佳且依从性差的患者不宜佩戴。患者佩戴后应定期检查眼睛的舒适度、镜片的位置、眼睛表面有无划伤及感染,及时进行调整和治疗。

  总之,无论佩戴软镜还是硬镜,均需要注意卫生,并且要定期随访,检查有无干眼症,结膜是否有增生,角膜是否有损伤及新生血管长入,角膜若知觉发生减退,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几率。

  这里提醒大家,应根据生活、工作或治疗的需求合理选择,科学验配,精心护理。安全第一,时刻防范,规避风险,保驾护航。

  张丰菊教授简介

  张丰菊,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获国家教委资助公派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Karolinska Institute St.Erik’s Eye Hospital)做博士后研究。中华医学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眼保健中医药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眼科学会委员,美国白内障屈光手术学会会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APJO》等多篇杂志编委。2015年-2016年亚太眼科学会屈光手术专业秘书。

  从事眼科工作20余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近视眼和白内障的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的研究工作。先后多次获省、市级表彰的荣誉称号,获政府津贴。2013年获北京市卫生系统“215”高层次人才项目学科带头人,2017年获APAO亚太成就奖。先后主持承担了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合作项目、科技部十二五支撑合作项目及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一项。获国家教育部成果奖、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发表国内外刊物的学术文章百余篇,主编《实用角膜屈光手术教程》;主译《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及《LASIK:角膜屈光手术新进展》;副主编《个体化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教程》、《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及《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学》;参与编写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屈光手术学》、《晶状体病学》、《Mastering the Techniques of IOL Calculations》、《Mastering Advanced Surface Ablation Techniques》等国内外学术专著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