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评审评价方法、科学客观的外部评价模式结合有效的内部管控机制,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日前在2017年医院质量与评价国际讲坛上分享了中日医院建设现代医院管理体系的构想和实践、开展专科医联体建设的体会,以及对建立因应重大社会需求、解决关键医疗问题的现代学科群的探索。
以正确的义利观
树立医院管理的原则
文化、学科、管理和人才四大要素构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的文化在医院的管理、医院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医院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义利观体现医院的基本价值观。中日医院在业务和经营理念上始终强调的是正确的义利观:“先义后利,利为义取,义利并举,行之长远。”如此,形成既能充分体现医院社会责任,又能形成医院长远、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医院管理要具有
全球视野和历史眼光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中国的医院管理做出了很多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国际上很多先进经验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医院管理实践中借鉴,结合我国情况,建设中国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
中国医院如何基于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医疗系统,设计与建设出更好的医疗体系?如何在这个体系短期难于改变的前提下提升医院管理?这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中国的医院管理特别需要强调全球视野(global view)和历史眼光(historical vision)。这两者所体现的一横一纵的眼界,使我们能够因应历史,借鉴国际,对中国医院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明确改革的方向和路线。
业务技术管理体系和经济运营管理体系
构成现代医院管理的两大体系
何为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如何构建现代管理体系是中国医院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医院管理体系上,刚刚建院33年的中日医院与许多拥有逾半世纪、甚至百年历史的医院相比存在着先天弱项。作为卫生部直属医院,中日医院得益甚多,但卫生部难于对一家具体医院管得细致;北京市卫生局对中日医院虽有属地管理,却难于对非所属单位管得很实。
医院自身的问题是,三十余年来,没有一以贯之、路线清晰地推行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建设。因此,中日医院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医院管理体系建设任务。有人要问,那协和医院、北京医院也是卫生部直属医院,为什么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医院管理体系呢?因为人家有百年历史,甚至中国的医院管理体系都是仿效、依照这些医院的体系建立起来的。
又有人问,那阜外医院呢?因为有吴英恺。阜外医院在这样的一位医学大家、医学战略家、管理大家治下二十余年,由此打下了深厚的文化与业务、管理基础,至今仍可见其灵魂表达。中日医院必须认清形势,检视自身,从现在起,奋发作为。
医院管理是最复杂的管理,其管理体系也最为复杂,必须有清晰、缜密、有逻辑关系、富于可操作性的框架体系。中日医院明确提出,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包括两大体系:业务技术管理体系和经济运营管理体系。前者的职责在于管理医院的医疗照护工作,包括对医疗、护理、教育和科研的管理体系,直接对医院的学术、技术、业务工作进行管理;后者的职责在于保证医院能够规范、优质、经济、高效地运营并为”顾客”,包括患者和医院中的医教研人员做好服务,形成医院内清晰有致、支撑保障有力的“服务链”。
建议取消"三级查房"制度
全面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
我们应当深刻地检省中国目前被视为经典的医生对住院患者的诊疗方式,具体地说,主要指所谓“三级查房”制度。这种查房制度是不科学的,亦有悖于国际通行做法。这种制度导致的结果就是:医疗责任主体不清,将有经验的医师(“三级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悬置”,既导致住院患者不能直接接受高水平医师的诊疗,又隔绝“三级医师”直接接触患者,影响其对患者的直接观察与临床经验积累,延迟年轻医师独立进行诊疗的年限,工作层叠,人员效率低下,对临床医师队伍的成长建设极为不利,会从整体上降低中国临床界的医疗能力。
中国的临床界甚至把住院医师作为住院诊疗中必备的层级,其实,住院医师只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才有,主诊医师或主治医师才是真正面对患者的主体。我们的医疗职称体系也是扭曲的,分不清何为执业定位,何为学术水平标志,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限于时间,在这里不作细致分析。
实际上,主诊医师(主治医师,Attending physician)负责制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年资再高、再“大”的医师在临床上管病人时,其角色也是主治医师。若遇疑难病例,可以请长于此道的医师会诊。
与主诊医师负责制相匹配的制度是全院护理垂直管理和全院床位统一调配,为主诊医师行医提供相应平台支持。 因此,主诊医生负责制、护理垂直管理和床位统调形成相互支应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辅以以主诊医师所辖医疗组为医疗质量和效率计算单位,以护理单元床位使用率为重要依据的医生和护士绩效工资分配机制,会有效激发医疗效率和床位使用效率。
中日医院自去年8月实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疗效率获得较显著提高。目前,正在着力纠正主诊医师负责制中的“修正主义”现象,实化、细化专门成立的“床位调配中心”的运行机制和流程,动态予以完善。
创建专科医联体
实现存量医疗资源效益最大化
中国医疗资源有四大特点或曰问题:量不足(总量不足,特别是优质资源量不足),碎片化(缺乏科学体系和合理结构),不均衡(各地区差异巨大),非同质(不同级别、地区、医疗机构医生水平差异大)。由于以上特点,专科疑难危重患者就医难,获得高水平的诊疗难,而且,专科疑难危重症转诊路径不通畅。在现有医疗资源存量,包括专科医疗资源存量短期很难改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