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健康 > 养生 > 正文

“亲子阅读”该怎么读?这张表格一目了然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7-04-18 21:37:54   作者:gdqy

  综艺节目《朗读者》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点评者从各个角度对节目进行了解读,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读”。

  董卿在节目的片花里说得很动情: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

  濮存昕也说他感恩父亲,“因为他让我成为有阅读习惯的人,是最早点燃我心中善的灯火的人。”

  所以,不要小看读书的力量,更不能小瞧儿时的亲子阅读。它不仅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品行。

  有专家曾指出,比起给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早教班,亲子阅读的早教作用重要得多。

  亲子阅读有张“年龄表”

  很多父母会给孩子买昂贵的书,却不知如何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早教专家建议,不妨从孩子的年龄和语言发育情况入手。

年龄阅读技巧推荐书目

  0~1

家长读,

  孩子听

色彩鲜艳、材质较硬、内容有节律的书

2~3问孩子简单的问题儿歌、童谣、

  简单的图画书

3~6问孩子需要思考的问题较复杂的图画书

  有情节的故事书

6~8让孩子自己选书趣味性强的书

  章节较短的文字书

9岁以上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带插画的经典著作


  0~1岁

  家长读,孩子听。读书时尽量让宝宝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让声音忽高忽低,表情丰富,不必过于在意孩子的反应。

  要吸引婴儿的注意,应选择色彩鲜艳、内容有节律、押韵的书,材质尽量硬些、不易撕烂。

  2~3岁

  注意互动,多次阅读后可以向宝宝提问,并逐渐提高问题难度,如“小明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宝宝答不出,给出正确答案即可。

  3岁前不建议指读,可以让孩子一边玩,一边为他们朗读。推荐儿歌、童谣及简单的图画书。

  3~6岁

  3-6岁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尽量每天坚持和宝宝一起阅读半个小时。

  父母可提出一些需要宝宝动脑筋的问题,如“小红为什么要这样做”,“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呢?”,让宝宝在阅读时学会思考。

  6~8岁

  让他们自己选书。可以先选择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书,循序渐进;或者在家布置类似读书角的空间,培养家庭阅读氛围。

  9~11岁

  试着让孩子读人物关系复杂的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应选择有配图的版本,既降低了阅读难度,还能训练孩子的思维、语言能力。

  你可能遇到的6大疑问

  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读书?

  越早越好。实际上,胎儿还在子宫时,已经能够识别母亲的声音,这时就可以把给宝宝读书当作一个习惯固定下来。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一旦宝宝出生,父母就必须给宝宝读书。宝宝当然不会理解你说些什么,但你的读书声能激发他对声音的兴趣,并帮助他提高听力技巧。

  另外,从出生那天起就定期给宝宝读书,书籍自然就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听到读书声,宝宝就会感觉到乐趣。

  应该给宝宝读些什么?

  在头几个月,宝宝从你的读书中学到的是语言的节奏,而不是内容。重复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为了不让读书变得乏味,你可以改变音高,或是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声音。

  读的内容不是很重要,报纸、杂志甚至小说,什么都行。等宝宝大一些,可以给他准备颜色鲜艳的硬板书和图画书。

  最重要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宝宝把你的亲密和声音与书籍联系起来。这向宝宝表明,读书是愉快且重要的。

  大一点的宝宝适合什么书?

  爱看什么,应由孩子决定。一些孩子喜欢带图的书,而另一些孩子喜欢能活动的书——要么有活动页,要么有能“站”起来的图片。

  有的宝宝可能还喜欢节奏和韵律,童谣是他们的最爱。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给孩子试试另外一种类型的书。

  但是要注意,纸板书、布书等纸张耐用,经得起宝宝撕和咬的书才是首选。

  可以使用有声书籍和电子媒介吗?

  给宝宝读的东西应该让宝宝感到有情感的联系,否则会被他们忽略。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贝蒂·哈特认为,电子设备会让孩子和父母疏远。所以,不要使用有声书籍以及电脑、电视和收音机等电子媒介。

  是否应该从一开始就教宝宝识字和发音?

  给宝宝读书时,应关注读书的乐趣,而不是学习。过早强调识字、发音等学习,会极大地减少读故事时的享受。

  如果给宝宝读得足够多,他最终会把铅字和发音联系起来。教会宝宝享受读书的乐趣,比急不可待的学习更有价值。

  如何让宝宝从读书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秘诀就是,带领宝宝和书籍互动,帮宝宝弄清故事与生活中的联系。

  比如,如果书里有黄球,就指着宝宝喜欢玩的红球,问:“你最喜欢的是黄球还是红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