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健康 > 养生 > 正文

“春捂秋冻”?霜降后不再适合注意防寒保暖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4-10-28 15:02:51   作者:gdqy

  李大爷听到老话“春捂秋冻”对人体健康有益,入秋以来一直坚持“秋冻”原则;近日晨练,突然出现头晕、手麻状况,迅速回到家中,用家用血压计测量血压,已经由平时的140/90mmHg升至180/120mmHg,幸好及时发现,吃了一片降压药后,卧床休息,并未出现严重后果。

  对此,医生提醒,很多老年人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但是随着气温的下降,心脑血管、高血压等病人反而要注意防寒保暖,多饮水。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寒性收引,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所以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增加运动以防寒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活动,所以不应“秋冻”。

  据了解,“秋冻”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力,使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好准备,就像是潜移默化的锻炼。一般情况下,初秋日照温度(白天)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适当“秋冻”,以增强体质。秋末初冬日照温度(白天)低于15℃时,市民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不宜“秋冻”,尤其注意头、手、足等部位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