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整个社会急速高效的发展,似乎每一天早上醒来,我们都能接收到来自不同领域的最新信息:AI智能、云计算、大数据……
而各种网络新名词也层出不穷:工作CD、暴花户、浴后神经紊乱等等,不一而足。
我相信,面对这样纷繁的社会生活环境,多元化的信息输入,大多数人都会心生焦虑。以至于我们会盲目的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贪婪地吸收着新的信息,却往往对自己的生活管理出现了失控状态。
我们观察到,很多人的注意力会随着外界的影响而分散,盲目跟随潮流的现象越发明显。
例如:那些希望获得更多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们,看到身边的朋友参加了某个读书会,便也跟随着积极参与;看到同事们去听音频课程,于是也去效仿下载音频APP。
可是,请你扪心自问一下,你真正做到了每天按时阅读、听课、写笔记、做回答吗?
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回应:上班忙,家里杂事多,每天都忙不过来;昨天朋友喊着出去玩了,明天再补上吧。这些语句是不是很熟悉呢?面对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时,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为什么当有了更多元选择的时候,我们反而不知所措了呢?
如果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焦虑的社会,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赞同这样的说法。焦虑,对于个体而言,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或心理反应,其中交织着紧张、忧虑、担心、焦急和恐惧,是心理学所关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所关注的“焦虑”则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是带有时代特点的宏观社会心态。
由于改革开放和其后推行的市场经济,当前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改变中国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日益加重了我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快速的社会变迁或社会转型,使得原有的社会秩序受到了冲击或者挑战,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甚至带来了“更为迫切的心态秩序的危机”。
秩序危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旧秩序受到了广泛的挑战,但新秩序却有远远没有形成或左右人们的日常生活。旧制度和新方案相重叠,旧风俗和新潮流相重叠,旧观念与新词汇相重叠,形成这种新与旧、现代与传统观念的重叠。它为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改变提供了可能,但也同时使得个人或群体变得无所适从。
因变迁而产生的陌生感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整个社会焦虑的产生,以至于我们都希望能有更为迅速的改变,恨不得自己的生活、状态或自己的行动都能够一步到位,从而形成“全民焦虑”。
当然,对于个人而言,这种焦虑的深层原因更多的是来自于对自我掌控的缺乏,以及对未来生活目标的不确定性。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内心缺乏对自我人生目标的设定,因此盲目认同他人的规则,努力让自己过上“标配的人生”。网络上曾经有这样的提问:什么样的男人算是相对成功的男人?大多数都认为,30岁之前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事业稳固蒸蒸日上,还有一笔不小的存款,这样的状态才算是30岁男人的标配。
因此,我们会看到,在社会认同的心理机制下,产生了各种追赶、攀比,多数男人为了达到“标配”,成为一个“标准件”男人,焦虑不安,整日忧心忡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适度的焦虑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即将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生理防御手段,但过度的焦虑则是一种病理现象。但是,焦虑也有它积极的意义,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因此,为了抵抗这种焦虑,获得我们期待的生活,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些努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们而言,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上一篇:为了不失望,干脆什么都不做
>>下一篇:为什么你总想改变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