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健康 > 心理 > 正文

为什么在恋爱中会无理取闹?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20-09-09 21:41:10   作者:淇

当亲密关系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作”的情况似乎不可避免地发生。

 

▪ 原先善解人意的你,看到他打游戏就黑脸;

▪ 担心他对不够好的自己失望,故意展示糟糕的一面试探他;

 总害怕自己被抛弃,一遍遍地索要承诺和爱的证明。

 

而当另一半对于你“耍小性子”不耐烦,甚至爆发激烈冲突时,我们又陷入深深的懊悔和迷茫:

 

“这段关系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为什么我无法克制“作”的冲动,把恋爱搞砸?”

 

恋爱中的“无理取闹”,和心理距离关系很大。

 

当关系并不亲近时,我们是彼此独立的个体。

 

理智会告诉我们:要克制住情绪,不对另一半作过多的要求。

 

而随着亲密关系的深入,两个人边界逐渐融合,从“我”变成“我们”。

 

这时候,一种感觉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是一个共同体,我们是亲密无间的。

 

在这种融合性的关系中,我们对另一半的期待产生很大改变:

 

他应该把我看得更重要,理解我的感受,发展出“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的默契。

 

同时为了避免这个共同体的破裂,我们也需要考量这段关系的坚固程度,让恋人做出不会离开,不会背叛的承诺。

 

只有获得对关系高度的控制感,我们才能放心地依赖对方,不用担心卸下防备最脆弱的时候被重重地伤害。

 

因为想要建立“我们”这个联盟,又无法确定另一半是可靠的盟友,我们才需要用“作”的方式去试探对方

 

“耍小性子”,也是通过行为的方式来告诉对方:本宝宝有小情绪了。

 

如果再不来注意我哄我,你将失去你的宝宝。

 

或许在面对外人时,我们能说会道,可以很自如地表达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但是在“我们”这个亲密同盟中,我们对另一半有更高的预期:

 

“都那么亲密了,有些话不是我不说你也该懂吗?”

 

说不出口的委屈难过,就转化成男朋友只顾着打游戏时的臭脸和闹腾

 

 

除了对另一半“我不说,你也该懂”的期待,闹脾气也是用攻击性的方式表达对另一半的需要

 

避免去面对自己的情绪,那种承认“我爱你,我需要你”时感受到的虚弱感和卑微感。

 

试想一下,如果把让男友天天早起排长队买某店的包子,买不到就冷战,换成直接告诉对方:

 

“亲爱的,我好需要你一直照顾我。当你愿意做一些牺牲来照顾我的时候,我更能感觉到你是爱我的”

 

这种直白,会让我们清楚感觉到爱带给我们的是脆弱,是依赖,是对另一半深深的需要。

 

为了不把自己的“软肋”暴露出来,承担被恋人识破并操控的风险,我们会通过“作”,而不是语言沟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耍小性子”也可能是引诱对方攻击自己,无意识地把关系搞砸。

 

有些人的原生家庭关系很紧张:

 

  • 父母严厉,永远不会给孩子积极的回应和肯定;

  • 总是吹毛求疵,批评或指责孩子的不足。

 

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内心有一个深深的空洞。

 

或许表面上他们与常人无异,但内心里总有一个怀疑的声音:

 

  • 我真的值得别人对我好吗?

  • 他会不会了解真正的我,然后嫌弃地离开?

 

低自尊和低价值感,就像一片浓稠的黑影,完全笼罩在他们心灵的天空

 

即便遇到一个对的人,进入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中,过去的阴影也会随着距离拉近逐渐暴露,把现在的关系再次拖进那个挑剔,伤害的泥潭中。

 

所以看到朋友因为“作”而懊恼自责,求骂醒的时候,我的心里反而充满深深的不忍和怜惜。

 

我知道,她们也不想这样,她们也一定在“作”的同时千百遍地痛骂自己,只是再次进入那个场景时仍然控制不住自己:

 

用“作”把另一半逼得忍无可忍,破口大骂,让自己再次陷入被攻击伤害的早年关系中

 

一次次地希望这一次关系有所不同,意中人能够把自己从伤害性的关系中解救出来。

 

但又一次次地遭受打击,希望逐渐被摧毁,最后只能心灰意冷地认命:

 

“这辈子或许我也只能这样了吧。”

 

 

总是忍不住在亲密关系中“无理取闹”的人,该如何让自己脱离这种糟糕的关系模式呢?

 

① 在过度和克制间找到平衡,对恋人保持一个合理的期待

 

在从“我”逐渐向“我们”发展时,我们内心总隐藏着最原始的,对亲密无间的呼唤:

 

他应该完全了解我的想法,不用多说也能心领神会。

 

当恋人表现出不理解,甚至爆发冲突的时候,我们会格外的失望和难过。

 

这就像在0到100分的评价表上,对他预设了100分的期待。

 

即便他做到80分,带来的也是巨大的失望和不满。

 

或许一个更好的方式,是把期待设置在60分,告诉自己:

 

“有时候我都搞不懂我自己,他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要求他完全理解我的想法,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吗?”

 

就像家长自己没能考上清华北大,就把“成龙成凤”的想法完全寄托给下一代一样,因为曾经不被理解,就把弥补内心遗憾的期待完全交给另一半,这或许也是过于沉重的负担。

 

我们可以想:

 

“他做到60分就是合格的盟友,值得信赖了。剩下的40分,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起完成。”

 

把60分当作关系的评判标准,就能更好地包容恋人身上的不足,减少对他的吹毛求疵和悲观失望。

 

② 分清现实和幻想中的恐惧。

 

之前也分析到,很多人选择“作”而不是直接的表达,是因为承认对恋人的依恋会让自己变得脆弱,更容易受伤。

 

这时候,我们脑海里可能会有一个消极预期:

 

“暴露真实的情绪会被别人利用并伤害。”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

 

“我害怕会伤害我的,究竟是恋人,还是其他人呢?”

 

当我们不去做区分时,亲爱的他也会变成有可能伤害我们的对象。

 

当我们理解,这份恐惧源于过去的经历和他无关时,也会对用语言的方式做沟通有更多安全感

 

 

③ 尝试去描述并表达“莫名”的情绪。

 

而在克服沟通的恐惧后,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是:

 

  • 有情绪,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心情,该怎样向他表达。

 

所以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用语言来梳理自己的感受。

 

在面对恋人信息不回或者回得晚而想要爆发时,可以问问自己:

 

“我现在有什么感受?”

 

“好像有很强烈的,想要他立刻回信的冲动。他回得晚,我的第一感觉是很愤怒,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也有一些担心,在想他是不是不在乎我了。然后心里也非常委屈。”

 

当我们能梳理出“愤怒”“担心”“委屈”等情绪,也就把无名之火变成有名之火,掌控在理智范围内

 

很冲很有火药味的交流也会变得更平和:

 

“亲爱的,你今天很久没有给我回信,我好难过担心啊。你有空的时候能不能回我一通电话?”

 

从而有效避免因为负面情绪而指责对方,引发激烈的冲突而不是解决问题。

 

④卸下原生家庭的包袱,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值得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

 

有时候,一个家族中会有一些精神的包袱代代相传。

 

挑剔的父母,或许也曾被上一辈严厉地指责,伤害过。

 

所以他们自己也会继承挑剔者的角色,用打压下一代的方式来填补内心缺失的自尊和控制感。

 

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这种代代相传的精神包袱,可能无意识地接过父母递来的接力棒:

 

挑剔,使劲地“作”,用对方的退让和包容来体会权力感,补偿内心的自卑和不确定。

 

在我们“无理取闹”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

 

“我真的要继承这种糟糕的关系模式,伤害我最最亲密的人,然后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吗?”

 

当我们真正明白原生家庭精神包袱带来的影响,决定把它放在一边而不是继续背下去时,新的,更健康的亲密关系模式也就有了生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