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老先生曾经在他的一篇随笔中提到“究其实际,二者(谦虚和虚伪)间有时并非间不容发,谦虚稍微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
在这里我们就会有些疑惑了,什么才是“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呢?
英文中有一个合成词叫做Humblebrag,它有两部分: humble(谦虚)和brag(吹嘘)。顾名思义,这个词就是季老先生所指的“虚伪的谦虚”,为了更大家读得更通顺些,我在接下来会把它称作“假装谦虚”。
“我最近真的太苦恼了,有三所大学同时给我发了offer,我该选择哪个?”
“昨天XX突然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年会,据说来了很多大咖。但我的LV和GUCCI都跟礼服有点不搭,又得买新包了,你知道去哪个商场比较好么?”
从表面上看,这些说话的人好像是陷入了某个巨大的困境中,正在向你寻求帮助。但你是否又会有一种感觉,比起寻求意见,他们更像是在炫耀自己?你的感觉没有错,他们其实是在假装谦虚,目的是借此来展现自我的优势。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Sezer以及哈佛大学的Gino和Norton把它称作为一种自我呈现策略(self-presentation strategy)。
01
人们会在哪些方面假装谦虚?
Sezer等人[1]调查了人们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的内容,发现大家主要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假装谦虚:
1.财富:“我真的无法决定是买法拉利还是兰博基尼?”
2.外貌:“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我不化妆的时候,还是有那么多人想我搭讪?”
3.能力:“别人要做一天的工作我不到半天就做完了,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好无聊啊!”
除了在社交网站进行了调查,研究者还进行了一项日记研究。在一周中,研究者每天下午会向参与者发送一份线上问卷,请他们记录在这一天里观察到的类似“假装谦虚”的行为。
接着,研究者编码了这些开放式问题,他们发现,92%的参与者都报告了“假装谦虚”的行为。
随着社交网站的普及,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这种策略,把它当作一种有效的自我展示方式。但其实,这种表面的谦虚不仅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还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02
为什么要假装谦虚?
人们会把谦虚作为一种寻求关注的手段,他们希望炫耀自己,同时又不希望引起别人的反感。假装谦虚恰恰可以使得他们显得不那么有攻击性,帮助他们赢得鼓励与赞美而非嫉妒或嘲讽[2]。举个例子:
小A在一次考试中拿了95分,但他还是说:“我真是不擅长数学,这么简单的题都错了。”
这时,朋友B可能会鼓励他说:“ 不是呀,你已经很棒了,这么难的卷子差一点就满分了。”
在这种情况下,小A看似在谦虚,实际却是在用这种策略来赢得别人的关注与赞美。这种虚假的谦虚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一种以“他人为中心”的策略,想要借此来展示自己,是一种被伪装的炫耀。
这种伪装真的那么有效么?换言之,它真的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自我的优势么?
03
假装谦虚
真的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么?
正如《傲慢与偏见》中Mr. Darcy说的那句话,“假装谦虚是再虚伪不过了的,它们往往是信口开河,有时只是拐弯抹角的自夸。” 假装谦虚实际上是一种低级而又令人厌恶的自我吹捧方式。
为了检验假装谦虚的效果,Sezer等人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
一名研究员来到了某大学的一家咖啡馆,假装正在为一项活动征集学生签名。在和一半学生交谈的过程中,研究员提到他最近很苦恼,因为他同时获得了两个很好的暑期实践机会,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在和另一半学生交谈的过程中,研究员则直接炫耀了自己所获得的成就。
结果发现,第一种情况下,有65%的学生最终同意支持这个活动,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有86%的学生都同意了支持这个活动。假装谦虚似乎比直接炫耀更令人反感。
Sezer等人又进一步探究了抱怨式的谦虚、自我贬低式的谦虚和直接炫耀这三种自我呈现策略哪种更令人反感,抱怨式的谦虚的例子在上文中已经列出了很多,例如“我最近真的太苦恼了,有三所大学同时给我发了offer,我该选择哪个?”
如果要用自我贬低的方式表达这个意思,则可以说“什么!我这水平居然都被录取了,还给了奖学金!”直接炫耀最为了当:“我被我的梦校录取了,还拿到了奖学金!”
研究者发现抱怨式的谦虚是最令他人厌恶的,并且这两种方式的谦虚都比直接炫耀更令人反感。真正的谦虚不是表现在言语上,而是从行动上尊重他人,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
与之相反,假装谦虚的人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他们不是在肯定他人,而是在夸耀自己。这种方式容易让别人觉得你不够真诚,感觉被你“套路”了,如此一来,他们会降低对你的好感度,也不愿意再去回应你的抱怨。
社交网站上充斥着太多类似“假装谦虚”的言语,很多时候,人们会无意识地模仿别人,采取这种策略。我们应该克制住这种想要伪装炫耀的冲动,毕竟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粉饰过多的事物,不如多一分真诚,少几分套路。
>>上一篇:为什么整天都在忙,重要的事却一件没做?
>>下一篇:为什么在恋爱中会无理取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