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成人世界
几年前我举办过一个针对单身男女的社交能力工作坊,当时邀请了一男一女两位学员做了一个现场的模拟约会。谈话之间,男生分享了自己辛酸的创业经历,当时有一整年全年无休,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他的健康状况因此急剧下降,最终因为一次急性胃出血被送进了急诊室抢救。经过医生的努力,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是却不得不在医院里修养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想了很多,最终痛苦地承认自己把成败看得太重,以至于忘记了生命的可贵。
说到这里,男生有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女生。女生一愣,察觉到自己好像应该说点什么,所以她犹豫了一下,然后问男生:“那你们创业的公司是什么行业的呢?”这个问题让大家哄堂大笑。我问男生你听到这个回应时什么感觉。男生说:其实逻辑上这样问也没什么错,但是我觉得我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她好像没有理解。
一个人在努力地表达着一些东西,另外一个人却像是耳聋了一样毫无反应。如此显而易见,却又多么无可奈何。幸好这只是个模拟,不过类似的体验生活中比比皆是。当你打电话给爸妈的时候,他们好像看不到你的辛苦,只关心薪水和婚恋状态。当你扛着生理期的疼痛向伴侣撒娇时,对方却只知道热水和红糖姜茶。当你和朋友倾诉分手的悲伤时,对方却总是趁机吐槽自己的前任。
我一直被这种有对话却没有交流的奇怪场面所困惑。我是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人,但是从小缺乏安全和自由的表达空间,所以基本上是在孤独中长大的。我以为这只是小孩子的问题,长大了自然就好了,没想到却发现大多数成年人在大多数时候内心也是不被看见的。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吗?我可不希望自己拼尽全力长大之后,得到的就是这样令人失望的结局。
困惑和痛苦当中,往往孕育着探求和发现的旅程。我走进了心理学,想要发现获得亲密和联结的秘诀。一开始我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大师们身上,希望他们的晦涩文本可以给我解答,然而却一无所获。最终我发现的答案其实是一个简单平凡的小细节。它是如此的不起眼,以至于它带来的效用让我难以置信。
连结的可能性
我的发现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特别训练自己的聆听能力,我们会把所听到的信息分成三层。
第一层是事实层面的信息,譬如现在我在杭州,现场有几百位观众,我正在做演讲。
第二层是认知层面的信息,包括所有的态度、看法和价值判断,比如我很喜欢心理学,你们觉得我的演讲很精彩。
第三层是情绪层面的信息,包括直接和间接表达的情绪体验,比如此时我有些紧张,而你们对接下来的演讲内容感到兴奋不已。我把这个分层叫做聆听框架。
人们对话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事实和认知层面的信息,然而在相对亲近的关系中,对话的信息流里往往交错着很多情绪层面信息。对于人类来说,亲密就是情感联结,而通过语言表达情绪是建立情感联结的重要手段。当需要和他人建立亲密感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试探性地表达情绪,再看看对方是否能够准确的识别和回应。
这就好比我在情感上张开双臂,只有当对方也张开双臂时,我才敢确认他是愿意抱我的。对方越是愿意抱我,我才越敢在需要的时候张开双臂,寻求情感支持和联结。认识到这个规律对于心理咨询师尤其重要。当来访者刚刚开始咨询时,会非常谨慎地披露自己,尤其是那些内心深处不为人知,难以启齿的部分。当我能够准确的捕捉和回应他的情绪时,来访者就能感到安全和被理解,愿意敞开心扉,让我能够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
到前面那个创业的故事,如果是我的来访者在向我讲述,一方面我可以看到许多事实信息,比如过长的工作时间,入院抢救的事件,另一方面我也能发现许多饱含情绪的内容,比如创业的心酸,痛苦的醒悟。
然后我会有意识地做出选择:如果我希望更多了解来访者的经历,可能会问你的胃出血具体因为什么引起的,或者休养期间你的公司是如何维持运营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帮我获取更多事实层面的信息。
可是来访者已经张开双臂了。他主动提到了心酸,也提到了痛苦的醒悟,如果我从事实层面回应,无异于让张开双臂的他孤零零地站在那里。这也许不会让他立刻停止交流,但是会在他心中留下一些失望。因此我会用尽可能温柔的方式接住他抛出的试探,我可能会说:回想起这样一段经历,心里的感受应该非常复杂吧?
把这个回应和“你们公司在什么行业”的回应做下对比。如果是你在讲故事,哪个回应会让你感到更有温度,更有被理解到?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没温度的爱
事实层面回应他人,在不亲近的关系当中是完全合理的,比如在工作关系中。但如果是在亲近的关系里,在事实层面回应他人的情感表达等于是在告诉对方:我拒绝在情感上靠近你,我对事情的关注超过对你这个人的在乎。
我再举个例子。下面这段对话是我的一位来访者和她的父亲的微信聊天记录。
女:爸,我最近工作好累,真的好想辞职不干了。
父:你辞职了,你的房贷怎么还?
女:我还有一些存款,可以应付一下,我真的很需要停下来,感觉自己扛不住了。
父:你的存款别随便用,你要是需要钱我和你妈帮你。
女:这不是钱的问题,昨天我加班到快12点,回家之后累的在被窝里哭了好久
父:加班能不加就尽量别加,一定要保证睡眠。
如果你的父亲这样回复你,心里是什么感受?会不会觉得很失望,因为父亲一直在回应你,但是你就是感觉不到被理解,被看见。如果我们通过聆听框架来分析这段对话,就会发现女儿的每一句话都充满情绪,然而父亲的每一次回复都在事实层面上。
我的来访者对这样的父女关系感到非常挫败,甚至有时候怀疑父亲是在刻意保持情感距离。每次她张开双臂渴望父亲的拥抱时,得到的总是一个实操层面的建议。这仅仅是一段30秒钟的对话带来的感受,想象一下如果从小到大都被父亲这样对待,你的内心会积累多少委屈和失望?
为什么会这样?
聆听框架就是我找到的答案。它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经常感到不被看见,为什么在许多关系里我们一直在对话却没有真的在交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我们能够从亲近关系里自然的习得情绪回应的行为,这本来并不需要如此刻意的分析和学习。但是当人们广泛地缺乏情绪层面的交流能力时,就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了。我的父母一代成长于强调服从权威,将事情对错置于个人感受之上的年代。
所以当我表达情感需求时,他们会认为评价和解决方案是最理想的回应。在许多时候这并非有意为之,因为父母或许也没有被温柔的对待过,没有人示范他们如何回应他人的情感。当看清了这一点,我多少也能释怀自己成长经历中的情感匮乏。原来父母不是不爱我,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情感上被看见的感觉有多么棒。
年轻一代有更强的自我意识,我们会更加在乎关系中的情感联结。因此在两代人的相处当中,就会产生表达和回应不对等,爸妈总是在讲道理,子女总是渴望情感回应。我们这代人有时候也会将这种行为带入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比如女朋友在生理期求安慰,男生总爱说多喝热水,这就是表达和回应不对等的典型例子。
一个家庭如此,会让一个孩子感到匮乏。千千万万个家庭都这样,会让多少人不相信情感关怀的重要性?而我们的社会又会产生多少冷漠?有多少需要帮助的人会被置之不理,有多少冰冷的环境可能造就出性格扭曲的罪犯?
我们能做什么?
所以我们能做什么?我给你三个建议。
第一, 自我评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有时间的时候,你可以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找到你和任意一位亲近他人的对话,通过聆听框架来看看,对方有哪些情绪层面的表达,而你又错过了多少?
在做了这样的评估后,许多人会惊叹地告诉我:天呐,我居然忽视了对方那么多的情感表达!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和周围的人不亲近,这样的评估会让你知道原因。
我们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建立意识,明白对话的信息流是可以被分层的,而我们需要在亲密关系里尽力地捕捉和回应情绪层面的信息。
拿刚才那段对话举例,在理想状况下,那位父亲如果捕捉到了女儿的情感表达,并且选择直接回应,那么对话可能是这样的(对话呈现在PPT上):
女:爸,我最近工作好累,真的好想辞职不干了。
父:工作真的会累到让你想辞职吗?
女:是的,我真的很需要停下来,感觉自己扛不住了
。
父:你说你扛不住的时候,爸爸会觉得很心疼,很想帮你做点什么。
女:你可能做不了什么,其实我也不需要你做什么,就是想告诉你我很累。昨天我加班到快12点,回家之后累的在被窝里哭了好久
父:别担心,爸爸一直都支持你,要是想哭了就打电话给爸爸,我陪着你哭。
我想这样的父亲,可能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吧。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父亲从小就这么对你,今天的你可能有什么不同?在亲近关系中始终关注情绪层面的表达,这样一个小细节的调整,可能在个体心理和人际关系中累积成巨大的变化。
我们能做的第三步就是不断的刻意练习。当你试图回应情绪的时候,可能经常会忘记,或者回应的很生硬。我刚开始做心理咨询时,也发现这是一件需要刻意努力的事情,可是只要一直坚持,它就会逐渐变成本能。这就好比刚学会开车时,你需要全神贯注地进行每一个操作,成为熟练的老司机后,开车就成了毫不费力的事情。想要反转过去几十年的习惯,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点一滴积累。
那两个模拟约会的学员后来告诉我,当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捕捉并回应情绪层面的信息之后,与人交流的体验有了很大变化。对话的氛围更加融洽温和,交流深度大大增加,最意外的收获是许多人变得非常愿意和他们交流,因为他们总能让人们感到被理解。
对于我来说,能够发现人际关系中的这个维度,是一个令我非常满意的答案。这种发现解锁了全新的能力,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有手臂,现在我能够尽情地在情感上拥抱他人,不论是来访者,家人,伴侣还是朋友。曾经我为自己经历的孤独感到委屈和不满,认为这个世界欠了我许多。现在我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多的爱和关怀可以给予他人。这样的转变激励了我去分享,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尽管经历过许多孤独和失望,但是今天,内心的善意和爱使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一点点的改变,我们的世界将会增加大大的美好。
>>上一篇:真正的自由,是只贴上自己想要的标签
>>下一篇:谁让我们的人生,不得不“用力过猛”?
-
169 2020-11-04 23:00:23
-
71 2020-11-03 23:19:28
-
134 2020-10-28 10:03:32
-
183 2020-10-13 18:01:47
-
66 2020-09-30 20:54:11
-
177 2020-09-15 19: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