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健康 > 疾病 > 正文

饮酒伤身,大家都听过,可还是很多人对酒上瘾,那么饮酒对身体的伤害有多大呢?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20-06-04 21:09:19   作者:芹
      大部分人都听过,饮酒伤身,特别是中老年人,家里人一般都会禁止他们饮酒的,在他们心中,饮酒可能就比抽烟好一点,那么饮酒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吗?
饮酒多少算适度呢?男女有别!
      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中,对成年人适量饮酒给出的建议是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相当于啤酒750mL或38度的白酒7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mL或38度的白酒50g。
适量喝酒,有益健康,真的科学吗?
      2004年,意大利学者发表了一项研究,汇总了过去30多年喝酒与肿瘤等14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涉及的总人数超过了11万人。在这些研究中,饮酒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与我们的普遍认知达成一致。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喝20g酒精的人冠心病的发生率低大约20%。但这也是适量饮酒唯一降低的疾病发生率。
      在其他疾病中,即使是每天适量喝25g酒精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如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能增加82%,食管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慢性胰腺炎增加34%,原发性高血压增加 43%,结肠癌、直肠癌、肝癌等癌症也有小幅增加。2015年8月,有一项研究统计了约9万名女性和5万名男性长达30年的随访数据,发现酒精和癌症的发生具有无可辩驳的线性关系。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对全球证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分析,认为饮酒是导致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乳腺、结直肠癌的病因之一。如果饮酒量更大的话,毫无疑问,癌症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国人更要注意饮酒?
      血液中酒精的主要清除途径是通过乙醇脱氢酶(ADH)将其氧化成乙醛,而后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ALDH)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最后乙酸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脂肪等。在欧美人群中,饮酒者体内乙醛的分解速度足以维持在低浓度。而在东亚人群中,尤其是中国,12 号染色体上存在 ALDH2 基因的功能缺失变异。在中国人群中,高达30%的人属于ALDH2基因异常人群,而据《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证实这类人更易受到酒精的伤害,所以说中国人喝酒更容易患癌
      东亚人群中常见 4 号染色体上的 ADH1B 基因的遗传变异,能够增加乙醇脱氢酶活性,从而加快乙醇向乙醛的转化。即使是单一的基因突变也会降低乙醛的分解,而高浓度的乙醛足以使人酒后不适。如果一个人饮酒后体内乙醛产生过快或乙醛不能及时分解,就会表现为面红耳赤、头晕目眩,乙醛蓄积过多甚至会危及生命。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因此又被称为“亚洲红脸症”。沾酒就上脸是很多中国人常见的现象。
滴酒不沾才是明智之选!
      2018年,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项大型研究报告。报告聚焦195个国家/地区的饮酒所致疾病负担,得到了一个这样的结论!饮酒造成2016年全球2.2%女性和6.8%男性死亡,是全球致死、致残、致病的第7大风险因素。
      民众最关心是饮酒量多少才会对健康获益最大,《柳叶刀》也明确得出结论:每周饮酒量水平为0,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健康的危害。2019 年 4 月初,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再次发表了一项针对 51 万中国人关于饮酒和血管疾病的前瞻性研究,否定了适度饮酒有益于防止心血管老化的说法。
      综合上面的情况分析,饮酒是会伤身,所以哦,最好的办法,就是滴酒不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