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重庆市巫山县有一个靠修路脱贫的山村,我出生在太行山上,多次采访河南红旗渠,2008年汶川地震时还曾六进汶川,走过太多的高山峡谷沟沟坎坎,对这次的采访信心满满。然而,5月24日,当我真正来到重庆巫山县下庄村时,着实还是吓了一跳。
下庄村位于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可谓与世隔绝。百余年来,靠着土肥水美的地质条件,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巴山蜀水造就了下庄,也困住了下庄。“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下庄村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打油诗,2000年以前,村里150多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山,160多人没见过公路,360多人没见过电视,更别说高楼和汽车……闭塞的交通束缚了人们挣脱贫困和封闭的双手,阻挡着全村通向文明和富裕的脚步。
“要想富,先修路。”不甘“坐井观天”的下庄人产生了在悬崖上凿出一条路的念头。于是,从1997年起,7年时间,108人,前后6人牺牲,硬是开辟出8公里的羊肠小道。这条细细长长的小道,是下庄人的生存之路,百年闭塞的村子从此见到了“光”,打那天起,下庄修路致富的步子再也没停下来过。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1945年毛泽东写《愚公移山》,写的是一份深切的期盼,如今一群人用行动将期盼化为现实,续写了愚公精神的当代传奇。
>>上一篇:买鹌鹑蛋忘记煮孵出一窝小鹌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