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管姚:总理中外记者会 尽显格局与气度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20-05-29 12:03:33   作者:淇
 

2020年5月28日(星期四)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直新闻:今天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是全球焦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个小时的记者会中,回答了中外记者的11个提问,管先生,你对记者会有哪些特别观察?

特约评论员 管姚确实,这是一场干货满满诚意满满的记者会,对在场记者以及我们这些场外关注者来说,这确实也是收获满满的记者会。大国总理尽显格局与气度,回答了包括中国经济、民生、就业、涉港台、新冠疫情、中美关系、周边合作及国际形势判断等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重大问题实际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很大程度上也是利益关切。

你看,李克强在回答新加坡记者最后一个提问时特别谈到,中国是一个庞大市场,我们推进的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举措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这当然是全世界商家都乐于听到的好消息,尤其是在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与市场萎缩,正重创全球经济的当下,大国总理这样的表态不啻及时雨。

我个人对这场记者会印象最深刻的是,就中国经济在大疫之年的表现,总理的自信解说,给所有人都打了一剂强心针。尽管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明确增长目标,但今年中国经济逆势实现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这实际上也是所有关注这场记者会的人,最希望从总理口中再度确认的最有价值信息,我们看到今天中外记者问的11个问题中,问得最多的就是中国经济话题。大家应该都记住了李克强的“经济养鱼论”,一方面要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活不了。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因为一旦泛滥了,就会有人从中套利,浑水摸鱼。

李克强是在回应第一个提问时说这番话的,路透社记者还特别问到说,疫情下不少国家的政府出台了数万亿美元的财政和货币措施来应对冲击,潜台词就是,那么多国家都在放水,中国放不放?我认为总理的这番”养鱼论”,彰显了大国决策者经济治理的自信与定力,当然这也意味着中国极大的政策腾挪空间,李克强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我们都有政策储备,可以及时出台新政策,而且不会犹豫,这恐怕也是我们看好大疫之年中国经济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直新闻:今天全国人大如期通过“涉港国安决定”,也是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的焦点。李克强在回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重申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你对此如何看?我注意到,李克强接下来就谈到了中美关系,回应对“新冷战”和“经济脱钩论”的看法,你对此又如何分析?

特约评论员 管姚凤凰卫视记者和美国NBC电视台记者前后脚向总理提问,本来应该是巧合,但现在,外界确实是在把香港问题和中美关系紧密联系一并考量的。

我们看到,美国政客现在已经表现出插手香港问题干预中国内政的明确姿态,从总统特朗普声称周内将会有所谓强力行动,到被《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炮轰为美国史上最烂国务卿的蓬佩奥,昨天公然声明,指责所谓香港已丧失“高度自治”,乃至推动所谓安理会商讨应对,当然是被中方坚决回击一票否决,以及国会山议员频频发出各种粗暴刺耳论调,这些都在显示,以全国人大通过涉港国安立法为起点,中美在涉港问题上的博弈与较量,将显著升级。

对于当下日趋紧张的中美关系,李克强并不讳言,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涉港问题恐怕就是现阶段一个最尖锐挑战,那么这一挑战会不会形成外溢效应,多大程度上对双边关系带来冲击与影响,会否进一步强化外界对所谓“脱钩”与“新冷战”的担忧,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大国总理对这些尖锐问题的回应,还是稳定预期,是战略定力。谈到香港问题,李克强重申,“一国两制”是国家基本国策,要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谈到“新冷战”及“脱钩”预期,李克强强调,摒弃冷战思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中美合利两利,斗则双输,应按照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他特别以一家美国高科技企业对武汉最新投资为例,谈到自己为什么要发贺信,阐释中美商贸互有需要合作共赢的潜力与可能。为李克强这番论述提供论据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相信很快就会发生,经济学界普遍预期,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第二季GDP将会超过美国,因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备受疫情打击,经济全面停滞。预料第二季将出现二十个百分点的跌幅。这当然是极端情境,但美方此时仍有人坚持鼓吹乃至推动脱钩,只能让人怀疑“脑子进水”。

 

直新闻:这场记者会的最后一个提问聚焦外部形势判断与中国应对,总理特别强调疫情之后要更开放,衰退之后才会有新繁荣,他也阐述了中方继续坚持双向开放的基本原则,你对此又如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 管姚这实际上也是我对这场记者会印象深刻的又一点,那就是大国总理骨子里的改革思维,开放思维。比如说,在谈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时,他强调我们不可能轻车走熟路,只能是大车行难路,这当然也是前人未走过的改革之路。

总理说,不论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这背后就是一条市场化改革的路子。李克强说,关起门来搞发展是行不通的,中国坚定不移推动对外开放,不会也不可能改变,会继续扩大和世界的合作,会自主出台更多扩大开放的措施。

我不知道提问的《联合早报》记者是否注意到月初英国路透社一篇引起广泛关注的所谓独家报道,路透社称,北京一家智库完成的向决策层递交的内部报告评估,中国正面临自1989年以来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

但我们从李克强的回应来看,即使面对新冠疫情、大国博弈加剧等各种严峻复杂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最高决策层还是坚定不移走扩大开放之路,还是要坚持双向开放。

李克强指出,现在因为疫情防控,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明显减少,如果再持续下去,世界经济会更加严重衰退,这是危险的。如果世界经济不能够恢复增长,可能将来连疫情都很难防控,所以此时更需要开放,更需要坚定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战胜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从这场记者会的一个细节,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国总理推进开放的决心与力度。总理记者会从来都是全球媒体焦点,提问从来都是“一问难求”,但这次记者会全场11个提问,罕有地把7个提问机会,都给了境外记者。这是总理记者会对世界开放的一个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