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探访“海洋牧场”,海水鱼繁殖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20-05-04 00:07:39   作者:淇

7年前,水族生物爱好者汪远从北京到海南时,珊瑚及砗磲等养殖还是一片空白。经过探索,汪远及其团队在陆地上模拟大海的珊瑚礁生态,选出高附加值的品种进行搭配。如今,陆基“海洋牧场”初具规模,汪远团队在上百种珊瑚及海水鱼繁殖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记者在现场看到,牧场设有育苗区与养殖区,整个系统由流动的海水联通。透明的玻璃水缸一字排开,阳光透过玻璃房顶照进水中,各种颜色的热带鱼、珊瑚、砗磲、海藻等海生动植物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

“这些水缸以模块化的形式构成一个封闭、循环的水体环境。”汪远把他发明的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用于牧场,通过鱼类、珊瑚、海草以及微生物搭建多级生态体系,并维持“高生物量,低营养盐”的清洁水质环境。

这个封闭的“小世界”里有近60种珊瑚,水缸中的珊瑚大多生长在一个活动基座上,拔出基座便可将整株珊瑚取出。汪远称,这是为今后大规模放流珊瑚所做的技术创新。长大的珊瑚可以通过基座整株移植到大海的人工鱼礁上,稳固性、存活率更高。

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教授周海龙说:“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相当于其他海洋生物的家。在海底,珊瑚礁彻底退化的地方就如同一片沙漠。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非常严重,现状不容乐观。”

汪远说,他们的陆地“海洋牧场”依靠太阳光作为驱动力,海草是初级生产者,为鱼类提供食物。鱼类产生的粪便成为珊瑚、砗磲的“营养品”;珊瑚、砗磲、海草负责净化水质,并为鱼类营造优质的生长环境。

该基地目前已繁育20多万株珊瑚,品种逾百个,并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开展人工繁育珊瑚及砗磲科研项目。今年4月,在人工可控环境下,汪远及其团队成功以有性繁殖的方式繁育出大批量珊瑚幼虫,实现鹿角珊瑚属造礁石珊瑚在与外界隔离的人工循环水环境下排精排卵。

“有性繁殖将对低成本、大面积恢复海洋珊瑚礁具有重要意义。”周海龙最近到该基地采集珊瑚卵,他说,目前珊瑚礁修复大多采取人工移植的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野外环境不稳定,难以满足大面积珊瑚礁修复的需要。人工控制的室内条件下进行珊瑚的有性繁殖,可以较快获得大量珊瑚种苗,进行培育后,在不影响原来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就可把培育的珊瑚移植到需要修复且适合珊瑚生长的生境。

环境友好型的“海洋牧场”效益可期。汪远举例说,一个标准陆基珊瑚礁生态海洋牧场占地约10亩,一年至少能产生4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效益,将来还能发展浮潜游、科普旅游等第三产业。

万宁市山根镇正计划与汪远合作打造海水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基地。该镇相关负责人称,海水养殖业是当地主要产业之一,陆地“海洋牧场”新模式为该镇“养殖+旅游”融合发展和产业升级拓宽了新思路。